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茶陵县,治所含今茶陵、炎陵县全境,属长沙郡。
[24]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长沙国。
元朔四年(前125年),改为茶陵侯国。
太初元年(前104年),废侯国,复置县。
新朝王莽元年(9年),易名声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复名茶陵县,隶荆州长沙郡。
建武十二年(36年),改属临湘侯国。
建安十三年(208年),属刘备辖地。
建安二十年(215年),属孙权辖地。
晋太康元年(280年),属湘东郡。
南北朝刘宋后,先后为萧梁、陈梁辖地,均属衡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茶陵与攸县、阴山、建宁等县并为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除湘潭县复置茶陵县,属南云州。
贞观元年(627年),茶陵与阴山、建宁、安乐、新兴等县并入攸县,为衡山郡辖。
圣历元年(698年),复置茶陵县,属衡山郡。
天宝元年(742年)至五代后周,均属衡州辖地。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为衡阳郡辖。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改属衡州。
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
嘉定四年(1211年),析康乐、霞阳、常平3个乡,置酃县(今炎陵县)。
元初废军为县。
至元十一年(1274年),属衡州路。
至元十九年(1282年),茶陵升县为州,直属湖南道。
后改属衡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潭州府。
洪武五年(1372年),废州为县,改属长沙府。
成化十八年(1482),茶陵升县为州,直至清末,隶属长沙府。
民国二年(1913年)9月,茶陵废州为县,属湖南省湘江道长沙府。
民国三年(1914年),直属湘江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道,茶陵县直属湖南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全省设9个行政督察区,茶陵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至1952年10月,茶陵县属衡阳专区。
1952年11月至1983年6月,茶陵改属湘潭专区。
1983年7月,改属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