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历史沿革

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湘为长沙县,属潭洲。

旋废浏阳、醴陵两县,省入长沙。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属潭州。

析长沙县地复置浏阳县、醴陵县。

五代时属潭洲、长沙府。

后汉乾祐三年(950)析长沙县地置龙喜县。

宋代属潭州。

太祖乾德中,曾罢龙喜县置常丰县。

太祖开宝六年(973)。

废常丰入长沙县。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析长沙、益阳、湘乡部分地置宁乡县。

哲宗元符元年(1098),析出长沙五乡、湘潭两乡,置善化县。

元代至元八年(1271),属潭洲路。

天历二年(1329)属天临路。

明太祖甲辰年(1364)属潭洲府。

太祖洪武五年(1372)属长沙府。

洪武十年(1377)省善化入长沙县。

十三年(1380)复置善化县。

清代属长沙府。

1912年,撤善化入长沙县,属湘江道。

1922年,撤道,属湖南省。

1933年,析长沙县地置长沙市。

1938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25日,长沙县人民政府在金井成立。

同年8月,县治迁榔梨市。

1950年4月,迁长沙市北门外潘家坪,属长沙专区。

1951年4月,析长沙县地置望城县。

1952年,属湘潭专区。

1959年1月,撤望城,省入长沙,属长沙市。

1959年1月,析县南龙头铺公社入株洲。

1962年1月,析长沙县榔梨、大托两乡所属八社一镇入长沙市郊。

同年11月,榔梨、大托两区仍划归长沙县管。

1977年12月,仍析长沙县地置望城县,析长沙县大托乡入郊。

1996年7月,析长沙县捞刀河镇及沙坪乡入开福区。

2024年1月析跳马镇入雨花区,暮云、南托街道入天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