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历史沿革

衡山县地在《禹贡》(此篇将当时中国划分为九州,分别记述其山川、物产、交通、贡赋,保存了重要的地理资料)荆州(古九州之一,《禹贡》云:“荆州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之境(尧时衡山在荆州南境。

舜时属荒服。

夏商未变,先后为三苗蛮族和扬越杂居之地),天文翼轸(yì、zhěn,翼、轸均为28宿之一。

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7宿,称朱鸟七宿。

首位称鹑首,中部〈柳、星、张〉称鹑火,末位称鹑尾)分野,鹑尾(chún,鹑尾为星次名,指翼轸二宿,古以为楚之分野)之次,本周麇(jūn)子国(另一说为糜子国,本志和《嘉靖衡州府志》等古籍都如此记载。

秦并天下,隶长沙郡(秦始皇24年)。

汉(汉高祖元年复属楚,汉高祖五年)封为长沙国湘南县地(新始建元年,废长沙国,湘南县改属荆州填蛮郡。

东汉建武元年,属荆州长沙郡湘南候国。

建安13年,为刘备所占。

建安20年,湘江东西一带分别为孙权、刘备割据。

建安24年,改属孙)。

三国时置衡阳县,隶衡阳郡(三国时吴大帝黄龙元年属吴,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即公元257年,立衡阳郡兼置衡阳县〈非今衡阳县〉、湘西县,辖今衡山县、南岳区及湘潭县涓水以东和株洲县湘江以西地区),其地(县治)在今兜率寺(今永和乡老粮仓一带)侧,距今县治二十余里。

晋改曰衡山(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即公元290年,衡阳县更名衡山县,属荆州衡阳郡,辖区与原衡阳县同。

永嘉元年8月,改属湘州。

东晋义洗十三年,复属荆州。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重属湘州衡阳郡)。

隋以湘西、湘乡二县省入,隶潭州(隋开皇九年,湘乡、湘西两县并入衡山县,属长沙郡,县城迁湘西县城即今株洲市淦田一带)。

(大业三年,改衡州为衡山郡,属荆州,领衡阳、淶阳、湘潭、新宁四县)。

大业六年(辖今衡山县、南岳区、湘乡县、双峰县全境,湘潭县、湘潭市区、株洲县、株洲市区湘江西部地区和望城县湘江以西南部地区),迁治于白马峰下(今衡山县开云镇环溪村一带)。

(唐武德4年,析出湘乡县。

贞观元年,属江南道长沙郡。

神龙二年,改属衡山郡,辖区与晋时同)。

唐神龙三年,御史马目襄奏复旧治,其后又以水患改迁白茅镇,南临湘水百二十步,即今县治也(开元21年,属江南西道采访使。

天宝元年,衡山郡改名衡阳郡,衡山县属之。

天宝8年,湘江对岸原湘潭县部分地区划入,时衡山县辖今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和安仁县部分山区。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属南楚衡州)。

晋天福五年,属潭州。

未几,复隶衡州。

宋乾德三年,又属潭州。

淳化三年,复属衡州。

四年,因茶盐制置使雷有终请,遂定为潭之属县(至道3年,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

咸平5年,划东南部地区给安仁县。

景炎2年,属湖广行省潭州路。

元天历2年,潭州路更名天临路。

至正24年,改天临路为衡州府,衡山县属之)。

明朝洪武初,仍隶衡州府。

编户三十二里(旧时县以下的行政单位),后并为一十七里。

案:在城一厢,在外六乡,分十六里。

疆域:东西广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

里郑憾霖兀孛逦纾话俣铩?/p>

西至衡阳县,地名九渡铺为界,四十五里。

p>

南至茶陵县,地名黄茅铺为界,北至湘潭,地名柘塘铺为界,三十五里。

东到攸县一百八十里。

西到衡阳县一百里。

南到茶陵县一百九十里。

北到湘潭县一百八十里。

东南到醴陵县九十五里,西南到安仁县二百三十里。

东北到善化县(系宋朝划长沙县五个乡,湘潭县两个乡而设。

1912年并入长沙县)二百八十里。

西北到湘乡县一百六十里。

形胜:南临湘水,北负开云,衡岳诸峰,磅礴蜿蜒,三面环拱如城。

湖以南郡县之治,雄壮奇胜莫能有过之者。

欧阳永叔(欧阳修)云:“山川秀丽称衡湘”,岂虚语哉!后,清属衡州府,民国废府存县,直隶湖南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衡山县域范围包括今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属衡阳专区管辖。

1951年12月,划出南岳及其附近山区,建南岳特别区。

1952年7月,南岳特别区撤销,归入衡山县建制。

同年11月13日,衡山县改属湘南行政区。

1954年,重属衡阳专区。

1960年4月,南岳管理局升格为县级行政单位,原南岳公社划分为南岳公社和南岳镇,归属南岳管理局。

1961年3月,南岳管理局将南岳公社组建为南岳、店门、祝融、师古4个人民公社,南岳镇不变。

同年11月,新桥、马迹、东湖、江东、贯塘、白果、松柏、望峰、贯底、棠兴10个公社划入南岳管理局。

1963年6月,南岳管理局更名为南岳县,辖原南岳管理局15个社(镇)。

1966年2月,撤销南岳县,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衡山县,同时析出湘江以东地区建衡东县。

1983年,地市合并,衡山县属衡阳市管辖。

1984年5月,析县境中部南岳镇、南岳乡及后山的东湖、马迹、望峰3个乡中的10个村建县级南岳区,直属衡阳市管辖。

2005年,开云镇与师古乡合并设立新开云镇。

根据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的意见》(湘发〔2015〕15号)的相关规定,我县于2024年10月29日下发《衡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东湖镇和马迹镇合并,设立新的东湖镇,乡镇驻地在原东湖镇驻地;白果镇和长青乡合并,设立新的白果镇,乡镇驻地在原白果镇驻地;岭坡乡和望峰乡合并,设立新的岭坡乡,乡镇驻地在原岭坡乡驻地;萱洲镇和贺家乡合并,设立新的萱洲镇,乡镇驻地在原萱洲镇驻地;开云镇和沙泉乡合并,设立新的开云镇,乡镇驻地在原开云镇驻地。

本次乡镇区划调整,衡山县乡镇由17个调整为12个,减少5个,除上述新设的开云镇、萱洲镇、东湖镇、白果镇、岭坡乡外,永和乡、长江镇、福田铺乡、新桥镇、贯塘乡、江东乡、店门镇七个乡镇的名称和驻地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