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志·概述》记:战国时,今荷塘区境域属南楚,境内已开始植莲,居民“饭稻羹鱼”。
三国至唐初,历为建宁县著名驿铺。
唐、宋、元时代,历为湘潭县著名村落。
明清时代,以驿铺逐渐聚落为集镇。
明时属湘潭县一都;清时属三都、清末一度属株洲抚民府(又称株洲厅);民国初属湘潭县东一区,民国末属株洲乡。
1951年6月株洲建市,划入株洲市。
境内月塘(原铁路地区)、茨菇塘等地域先后辖于城市街道(后更名建宁街道、市区街道)、贺家土街道;太平桥、荷塘、龙州等农村区域辖于郊区。
1952年3月设为明照乡,后相继并入宋家桥乡、郊区人民公社(后更名朱田铺人民公社)、白关人民公社。
1959年1月,蝶屏乡由长沙县划入株洲市郊区。
1959年6月,株洲市以境内晏家湾、荷塘铺、宋家桥一带为行政区域,设荷塘铺区。
区人民委员会驻晏家湾。
1960年7月,成立荷塘铺城市人民公社,与荷塘铺区合署办公。
1969年7月,以原荷塘铺、田心两区和原中心区月塘办事处辖境,设立株洲市东区(县级),辖月塘、茨菇塘、宋家桥、田心4个街道、区政府驻晏家湾。
1984年4月,蝶屏、明照重新划入株洲市郊区,并恢复乡建制,同时析置荷塘铺乡。
1997年5月,株洲市撤东、南、北、郊4个区,以原东区的月塘、茨菇塘、宋家桥3个街道和原郊区的蝶屏、明照、荷塘铺3个乡为主要行政区域,始立荷塘区。
是年8月1日,荷塘区正式成立。
2001年10月,撤蝶屏乡建仙庾镇。
2005年2月,撤荷塘铺乡析置桂花、金山2个街道。
2024年11月,撤明照乡,并入仙庾镇。
2024年9月,将仙庾镇的星星、分路口、金塘、明照、龙洲5个建制村划入宋家桥街道,将仙庾镇的新市、桐梓坪2个建制村划入金山街道。
2024年5月,将宋家桥街道的星星、东园、金塘、明照4个建制村划出,成立明照街道。
2024年年末,荷塘区共辖有7个乡级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