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属楚国黔中郡。
秦朝,属长沙郡临湘县。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长沙国临湘县。
史记记载“醴陵······四年四月丙申侯越元年”,记录了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
[30]东汉,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
时县境东到江西杨岐山,西至湘江沿岸。
据此,醴陵建置伊始。
三国时,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
隋初,属荆州长沙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
宋朝,醴陵县隶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
元元贞元年(1295年),醴陵县升为醴陵州。
[30]天历年间(1328年—1330年),由州降为县。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复升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醴陵州复降为县,属长沙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醴陵县隶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醴陵县隶属湖南省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醴陵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醴陵县属长沙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长沙专区改名湘潭专区,醴陵县属湘潭专区。
1983年7月,醴陵县划入株洲市管辖。
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8月15日,醴陵市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