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历史沿革

1996年长沙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的新城区,前身为长沙市郊区。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长沙市人民政府于近郊农村设立文艺、金盆、岳麓、会春人民区公所(简称外四区)。

1950年3月,经湖南省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郊区委会(简称郊区党委)。

同年3月。

设立长沙市郊区办事处,管理“外四区”。

1959年1月,郊区并入长沙县,1962年1月,确立郊区建制。

1968年改郊区办事处为郊区革命委会。

1970年12月,恢复郊区党委。

1980年11月26日,长沙市郊区召开第三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乐郊区人大常委会和郊区人民政府、法院、检查院等组织机构,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区治设人民中路245号(现人民路中路4号)。

1996年6月19日,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政发[1996]24号”文件根据国务院1996年2月22日批复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长沙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湘政函[1996]86号)精神,调整长沙市市辖区行政区划,撤销郊区,设立雨花区。

1996年7月10日,中共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为中共雨花区委、区治迁至雨花区中心腹地圭塘。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及区直工作机构迁入新址集中办公。

2005年底,雨花区辖8个街道、1个镇、1个乡:侯家塘街道、左家塘街道、圭塘街道、砂子塘街道、东塘街道、雨花亭街道、高桥街道、井湾子街道、洞井镇、黎托乡。

2010年,经湖南省民政厅和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雨花区撤销洞井镇、黎托乡,设立洞井街道、黎托街道。

12月31日,洞井、黎托2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2024年1月1日,根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析置雨花区洞井、黎托街道并启用井湾子街道的通知》,雨花区将洞井街道析置为洞井、同升两个街道,将黎托街道析置为黎托、东山两个街道,同时启用原与雨花亭街道合署办公的井湾子街道,将雨花亭街道拆分为雨花亭、井湾子两个街道。

2024年1月14日,根据省民政厅批复,市人民政府发文,将长沙县跳马镇调入长沙市雨花区。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雨花区共辖12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达到304.9平方公里。

2024年4月15日,根据《关于雨花区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合并村工作方案》,雨花区由53个建制村合并至29个,减少24个,共8个街道1个镇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