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因位于吴故都娄门之东,名娄邑。

秦置疁(liú)县,属会稽郡。

王莽始建国年间,更为娄治。

东汉时期称娄县。

以后历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宋齐时,沿袭不变。

梁天临六年(507),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

梁大同二年(536),分信义县置昆山县。

隋开皇九年(589),撤昆山县并入吴县;十八年(598),复置昆山县,属苏州。

唐天宝十年(751),析昆山南境、嘉兴、海盐的东北境置华亭县,昆山县治移至马鞍山南今址。

宋嘉定十年(1217),析昆山东南境5乡置嘉定县。

元贞元年(1295),升昆山县为昆山州,仍属平江路。

明洪武二年(1369),降昆山州为县,属苏州府。

明弘治十年(1497),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部分地域置太仓州。

清雍正二年(1724),分昆山县置新阳县,两县同城分治,同属苏州府。

1912年,昆山、新阳两县合并,名昆山县,属江苏省上海道。

1914年,属苏常道。

1934年,属无锡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属苏州专署;7月,建立昆山县人民政府。

1968年3月,属苏州专区。

1971年4月,属苏州地区。

1983年3月,属苏州市。

1989年9月,昆山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