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历史沿革

湖口县因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而得名,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此汇合。

湖口县得名于南朝宋所置湖口戍。

清康熙《湖口县志》载:“湖口,以在彭蠡湖之口故名。”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湖口县,本湖口戍,是南朝旧镇。

唐武德五年(623),安抚使李大亮以为要冲,遂置镇在彭蠡湖口,伪唐保大年中升为县。”另据《湖口县志》记载:“南唐升元二年(938),始析彭泽县之彭泽乡、五柳乡之半为湖口县。”湖口建县始此,初置属江州。

宋,属浔阳郡;宋建炎元年(1127),属定江军;建炎二年(1128),属江州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属江东西宣抚司;至元十三年(1276),属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属江州路,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隶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1279),隶黄蕲等路宣慰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复隶行中书省。

明、清,隶属九江府。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天国改湖口县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

太平天国失败后恢复湖口县,仍属九江府。

1912年,江西省设道,隶属浔阳道。

1926年,废道设行政区,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

1935年,划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1949年4月28日解放,隶属华东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1949年8月,划归江西省九江地区。

1983年8月,隶属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