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2000年8月由原县级吉安市撤市设区成立,是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的主城区。全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万人。
吉州城始建于公元342年,距今近1680年,为历代都、路、道、府治所,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吉州碧水傍城,名胜遍布,“红、绿、古”旅游资源交相辉映,不仅拥有白鹭洲书院、钟鼓楼、吉安古榕树和钓源、卢家洲古村、文石古村等名胜古迹,更以“红色名城”闻名天下,江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地,“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举,毛泽东、朱德旧居,“九打吉安”历史陈列馆、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记载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壮烈与辉煌。吉州四季分明,自然气候宜人,水质和空气质量均为全国最好的城市之一,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自2014年起,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一类)先进县(市区)”。
“十四五”时期,吉州区将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吉泰走廊核心区”发展定位和“五个作示范、四个勇争先”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担当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描绘好新时代新征程吉州改革发展新画卷。
一是工业基础日益雄厚。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食品医药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园三区”框架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近万亩,并纳入井开区“一区四园”一体化发展,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为全省首批扩区调区园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出口基地、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进了住友电装、摩比通讯、华立源锂能科技、宏瑞兴科技等100多个项目,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三大百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新赣江药业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电子信息首位产业2018年产值达147亿元。
二是城镇建设焕发新姿。大力推进人文社区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三改三通三进”行动计划、畅通“微循环”工程和五里、大校场等一批棚改项目,改造了近350个无物业或老旧小区,打通了33条“断头路”,完善了城市老区公共配套,城市面貌不断改善。产城融合新兴区加快建设,城北片区北大井冈山实验学校、社区健身中心、天腾商业综合体、公租房三期等服务配套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十一大-,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三是现代服务活力迸发。坚持“商贸兴区”战略,兴建培育了城南市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城北汽车城等一批有形市场,尤其是城南市场规划的5300亩全面动建,已建成100多万平方米,建材、钢材、工程机械、商贸城、汽车城、物流园等市场全面开业,河西物流园区被国家交通部批准为全国公路货运枢纽站,“中国第五代市场、赣中第一流商城”已初步成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培育发展了城南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孵化园、电商物流产业园、中国网库吉安电商谷等一批特色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突破300家。强化楼宇招商,壮大城市经济,引进了肯德基、天虹商场、大润发等国际国内著名连企业,以及珠江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大力推动旅游和大健康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全景吉州、全域旅游”战略,石语荷园获评?A级乡村旅游点,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8.6%、29.5%。
四是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大力实施“稳粮、优供、增效”工程,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井冈蜜柚、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三大富民产业总规模达5.8万亩,井冈蜜柚实现全省首单出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都市田园观光区建设快速推进,石雨荷园、硕丰柚乡园、台湾园、古貌古心园等景点进一步完善,观光区实现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互动发展。紧扣“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标准,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五是改革创新能力增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打造了“一个电话服务到、一枚公章审批完”改革创新品牌,被《中国改革报》向全国推荐为改革创新的“吉安样板”。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获专利授权19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市前列;全区院士工作站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4家,居全市前列;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5G天线技术创新团队和李少荣入选省首批“双千计划”,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六是民生事业保障有力。脱贫攻坚精准推进,坚持农村和城区精准扶贫双线作战;财政用于民生工程支出逐年增加,全面落实了就业、医保、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各项政策,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协调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试点区。社会治理常抓常新,城市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社区治理模式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2-2024年连续五年实现全省信访“三无”目标,2024年全区治安好转率跃居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指数跃居全省第4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