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原名龙泉县,相传“有二龙戏于武陵泷(草林冲),土石崩裂,后人因以为龙泉”。
夏商属古扬州地域南境。
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3国。
秦属九江郡。
汉属豫章郡庐陵县。
东汉初平二年(191),立南部都尉置庐陵郡,属扬州刺史部。
建安四年(199)孙策定庐陵郡,建县名曰“遂兴”,此为建县之始。
三国时,属吴国领地,嘉和四年(235)吴大帝改遂兴为“新兴”,隶属庐陵郡。
南北朝沿袭晋制。
隋开皇十年(590)废遂兴等6县,置安丰县,遂兴为其一。
次年改安丰为泰和县。
唐袭隋制。
南唐保大元年(943),析泰和龙泉乡什善镇置龙泉场。
南唐李璟十八年(960)升场为县,名“龙泉”县,以场治为县治,在水南十七都慈云寺(今泉江镇小溪村境内)。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国亡,归宋管辖。
宣和三年(1121)改龙泉为“泉江”县。
绍兴元年(1131)复称龙泉县,隶属江南西路吉州军。
元元贞元年(1295)隶属江西行中书省吉安路。
明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沿袭明制。
1912年冬,县直属省。
1914年,因与浙江、贵州两省之龙泉县同名,易名“遂川县”至今。
1932年,江西划为13个行政区,遂川属第10行政区。
1935年,全省缩为8个行政区,遂川隶属第3行政区,直至1949年解放。
1949年至今,先后属江西省赣西南区、吉安分区、吉安专区、井冈山专区、井冈山地区、吉安地区、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