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历史悠久。
殷商时期,为孤竹国领地。
西周时期,是东胡、山戎活动地区。
战国时期,是燕国所辟辽西柳城县属地。
秦为辽西郡柳城所属。
汉为辽西西部都尉治所。
三国时期,此处属魏幽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里先后出现前燕(鲜卑慕容)、后燕(鲜卑慕容)和北燕(汉族冯跋)三个割据政权。
咸康七年(341)燕王慕容皝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选胜定都,改“柳城”为“龙城”,翌年由棘城迁都至龙城。
前秦时,在龙城设平州治和昌黎郡治。
后燕、北燕时,皆为昌黎郡治。
南北朝时期,为北魏领地。
太平真君五年(444)置营州,治所在龙城。
隋朝时期,改龙城为柳城,设营州总管府。
唐、五代时期,置营州都督府。
961年辽在此置霸州新武军。
重熙十年(1041)升霸城县治为兴中府,改霸城县为兴中县。
南宋、金时期,兴中府治,属北京路。
至元七年(1271)降府为州,隶大宁路。
至正二年(1342)正月,兴中改属懿州。
明初属营州右屯卫,后划归朵颜卫作蒙古牧地。
清朝为卓索图盟吐默特右翼旗地。
清乾隆三年(1738),清政府在喀喇沁左翼旗设塔子沟厅管理汉民事务,为塔子沟厅东境,隶属承德府;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分塔子沟厅东境置三座塔厅,治所为今朝阳城。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撤三座塔厅设朝阳县,仍隶属承德府。
清光绪三十年(1904),升朝阳县为朝阳府,领朝阳、建昌、建平、阜新、绥东五县,府治在朝阳城。
1914年,废府改县。
1929年,朝阳县直属热河省。
1933年2月,日本军占据朝阳。
1934年12月,伪满洲国时朝阳由热河划归新置的锦州省管辖。
1940年朝阳县改称吐默特右旗。
7月,将朝阳县北部6区划出,另置吐默特中旗(设在今北票境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10日,朝阳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6年1月,国民党军队占据了朝阳县城,人民政府党政机关向西转移。
同年4月,县党政机关重返朝阳境内,在梅勒营子一带,建立人民政权。
开始称朝阳县,后又称朝南县。
1948年5月,改称羊山县。
县人民政府设在今羊山镇,隶属中共热东地委。
1947年6月,中共热辽专署(即二十一专署)在大凌河以北建立朝阳县。
同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朝阳城,朝阳县政府接管了县城。
1949年6月,热河省政府第56次会议决定:撤销羊山县建制,与朝阳县合并,定名为朝阳县。
1949年10月1日,朝阳县属热河省管辖。
1956年1月,朝阳县划归辽宁省,隶属锦州专员公署。
1959年1月,朝阳市建立,朝阳县隶属朝阳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