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概况

沙河口区位于大连市中部,东以不老街为界与西岗区接壤,北至南松路与甘井子区毗邻,西至由家村铁路线与高新技术园区相望,南临黄海,境内地势西高东低,马栏河流经西部,全长15公里,向南于星海湾注入黄海。辖区面积48.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9万人、常住人口67万人,下辖7个街道、94个社区,是大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两先区”战略部署和对主城区的功能定位,沙河口区持续深化“两区五片一湾线”空间布局,加快完善“二四三”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区经济实力,大力发展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把沙河口区建设成为创新活力、诚信和谐、智慧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近年来,沙河口区依托“两区五片一湾线”加快布局“二四三”产业,谋划储备了130余个、总投资近1200亿元的高质量产业项目。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汇聚百年人寿、恒力期货、浦发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180余家,大商所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西安路商业街日均客流量达30余万人次,年均销售额220亿元,成为大连人气最旺的核心商圈。黑石礁—星海湾—马栏河湾线生态环境和服务功能全面升级,旅游休闲、文化艺术、水上运动等项目加快建设。冰山慧谷、和舍艺术工厂等项目成为老工业区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转型的成功案例。30个沪连合作项目签约落户。9个“飞地经济”项目落地。外贸孵化基地累计孵化企业133家。商务楼宇(园区)达54栋,企业入驻率达84.4%。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第三产业全口径税收贡献率达85.3%。沙河口区积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激发区域创新内生动力。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增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在东北地区首次承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称号。四年累计全社会研发投入约1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28个企业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和资金支持。

2023年,沙河口区牢牢把握疫情防控转段后工作主线,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深耕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导入,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和后劲。

在产业发展方面。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星海湾金融功能增强,大商所实现化工板块期货期权工具全覆盖,新引进太平人寿、开源证券等15家金融类企业,恒力、港信等4家期货机构,中电私募、羌瑭星鸿2家基金公司,金融商务区集聚全市90%以上期货机构资源,期货产业龙头作用更加突出。西安路商圈业态提升,中央大道打造吾悦广场特色街区,宝泰旗舰坊引入高端品牌汽车全国首家新能源体验店,商圈新增名品店63家、首店22家。组织“月月大活动、周周有促销”等活动,推动消费提质扩容。长兴里、西遇风情两个小吃街获评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经济全面恢复,举办“文旅促消费??城市嘉年华”系列活动,打造风筝节、龙舟赛等城市IP,完成黑石礁湾文化旅游休闲区一期建设,冰山慧谷及熊督址直鸹衿馈肮壹豆ひ德糜问痉痘亍焙汀爸泄糜未葱率痉栋咐保仪倩瘛爸泄穆萌诤洗吹浞肚背坪拧?

在项目建设方面,落实“赛马”机制,强化调度督导,全年谋划重点项目144个,新生成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4个。建立“1+4”央地合作机制,深化同中车、华润、中石油和鞍钢集团等央企务实合作。中车轨道交通创新中心项目实现签约,大机车老厂区完成净地;会展一期改造项目前期工作高效推进;中石油大厦、台山油库形成盘活路径。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提速,市中心医院综合楼项目顺利开工,麦花食品老厂区重启改造,圣亚海洋世界建成小黄人主题乐园,大柴东北路项目竣工交付,宏拓商业综合体完工待售,北方海洋数据应用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积极申报政策资金,争取中央直达资金2.97亿元、专项债券5.6亿元,完成重点民生项目政府投资计划。

在招商引资方面,召开全区招商大会,建立招商工作机制,全年签约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12个、增长35%,亿元以上新项目42个、增长100%,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2个、增长38%。强化产业精准招商,新增金融、商贸、科技、文旅产业项目73个,占总量65%,中迈科技、金达投资等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服务业企业落户沙河口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面积5.76万平方米,楼宇平均入住率达到86%,新增环球金融中心、罗斯福2个纳税“亿元楼”,纳税“千万元楼”增至12个。

在科技创新方面,全面启动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开展项目推介活动15场,发布重点科研成果30余项,精准对接科技供给与企业需求,获评市科技成果转化“优秀服务机构”。发挥创新平台集群作用,新增2020双创工坊、思科众创空间2家市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大连交通大学区块链实验室等13家被评为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我区作为全市唯一“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获得省级督查激励奖励。筹备设立区政府引导母基金,为11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690万元。全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5.4亿元,成交规模和质量全市领先。科技主体加速培育。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6家、省级雏鹰企业10家,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锐格新能源获评省级瞪羚企业。大勘院、大机车科研项目分别入选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大连化物所、大连海洋大学等单位13个项目荣获市级科技创新奖项,法施达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一等奖。人才强区取得成效。强化区校院所合作,与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协议,推动32个共建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大连大学科技园建设初具规模。成立区科技创新载体联盟,指导辽宁宏亚等13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完成备案。深入实施“兴连英才计划”,创新开展“才聚大连??智汇沙河口”专项行动,全面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和博士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387人。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447件,商标存有量2.3万件,位居全市前列。

在营商环境方面,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全区申请类政务事项100%进厅上网,300项高频事项即来即办,“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201项,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40%。优化“综合窗口”建设,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设立13个“清风辽宁政务窗口”,94个便民服务站实现社区全覆盖。优化企业服务环境。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首席服务官机制”获评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提升案例。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全力解决民企诉求,申请专项资金清偿企业账款,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发挥区属国企作用,落实小微企业租金减免1044万元,助力11家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996万元。全区新登记经营主体1.2万户,同比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