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万秀区旧称万寿区,1974年撤万寿区,1979年置万秀区,得名于“寿”的谐音。万寿之名源自万寿宫,清同治《苍梧县志》载:“万寿宫在县治东,旧为火神庙,乾隆三十五年知府吴九龄迁祀火神于城外,即其地创建为祝釐之所。”。

长洲区位于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美誉的梧州市城区西北部,辖区主要分布在浔江、桂江两岸,是梧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文帝派宰相虞庆则南征,屯兵于此,故得名戎城,说因“戎”为“兵戎”之意,兵荒马乱老百姓是不愿看到的,老百姓渴望和平、求安定生活,不愿再有兵戎之扰。再说因“龙”与“戎”近音,龙象征吉祥,故取“龙”而废“戎”取名龙圩,龙圩是一个吉祥美称。

一说以花卉得名,古苍梧地多刺桐花(又称苍梧花),《异物志》载“岭南多此物,因以命郡”。一说以部落得名,古苍梧一带有百越部落称“仓吾人”,地称“仓吾国”,后称苍梧。一说以山得名,据《史记正义》载“苍梧山,在道州南。”县以山名。

藤县古称藤州。县南百里有白藤岭,又称白藤山,山上生长白藤,又有藤江(亦名镡江),隋文帝开皇三年以藤名置州,称藤州。唐太宗贞观时置镡津县,为藤州治所。明洪武二年镡津县并入藤州。洪武十年降州为县,称藤县。藤江为流经藤县的浔江河段别称,白藤岭可能因古今地名变化,或地理环境变化,现在藤县已无白藤岭这一地名。

蒙山县以“蒙山”而得名,最早是蒙县和蒙州。

以境内岑江为名。《大元大一统志》:“岑溪,在岑溪县界。县因此溪而取名。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