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今阿巴嘎旗境东西分属匈奴和乌桓。

东汉时期,属鲜卑。

三国、西晋时期,属鲜卑统辖地。

东晋太和元年(366年),今旗境属代统治区。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属前秦政权统辖区。

魏登国十年(395年),属魏统辖区。

南北朝北魏时期,今旗境新浩特镇南部属怀荒镇和御夷镇镇戍地区,新浩特镇以北地区属柔然辖区。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今旗境属柔然政权统辖。

北齐、北周时期,今旗境属突厥政权统辖。

隋朝时期,属突厥辖区。

唐总章二年(669年),今旗境属定襄都督府,隶属单于都护府。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今旗境属突厥政权统辖。

五代十国时期,今旗境属契丹辽统辖区。

辽朝时期,今旗境北部为上京道黑车子室韦地,南部属倒塌岭节度使司辖区。

金朝时期,属西京路北境。

元朝时期,今旗境北部属岭北行省和宁路,设有阔斡秃站(今旗吉尔嘎郎图苏木),南部属上都路辖区。

明朝时期,为察哈尔万户地。

蒙古族塔尔尼库同率部在此游牧,其部称阿巴嘎。

清崇德六年(1641年),设阿巴嘎右翼旗建制,辖境相当于今阿巴嘎旗西部地区。

清顺治八年(1651年),设阿巴嘎左翼旗建制,辖境包括今阿巴嘎旗东北部和锡林浩特市西部地区。

两旗均设札萨克,分别管理旗务,隶属锡林郭勒盟。

清康熙六年(1667年),设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制,辖境相当于今阿巴嘎旗东部的狭长地带,设札萨克管理旗务,隶属锡林郭勒盟。

民国三年(1914年),成立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阿巴嘎左右旗、阿巴哈纳尔右旗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管辖。

民国十七年(1928年),察哈尔特区改为省。

阿巴嘎左右旗、阿巴哈纳尔左右旗均归察哈尔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为伪蒙疆政府辖境。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开辟工作。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转移到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盟分会和政府组织工作队在阿巴嘎左右旗、阿巴哈纳尔左右旗改造旧政权,建立民主政权,隶属锡林郭勒盟分会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贝子庙成立中国共产党锡(锡林郭勒)察(察哈尔)巴(巴彦塔拉)乌(乌兰察布)工作委员会。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成立中部中心旗工作委员会,阿巴哈纳尔左旗、阿巴哈纳尔右旗、阿巴嘎左旗受中部中心旗工委管辖;阿巴嘎右旗受西部中心旗工委管辖。

1949年春,阿巴嘎右旗、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阿巴嘎左旗、阿巴哈纳尔左旗、浩齐特右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

1952年,西部与中部联合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归锡林郭勒盟管辖。

1956年,西部联合旗改称阿巴嘎旗。

锡林浩特为苏木级建置,受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

1959年,将伊勒特公社划归锡林浩特管辖。

1963年10月,锡林浩特改设阿巴哈纳尔旗。

同年12月,将阿巴嘎旗阿尔善宝拉格公社划归阿巴哈纳尔旗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