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今旗境南部雅布赖一带属武威郡,额日布盖苏木等区域属张掖郡,其余大部区域属匈奴地。

东汉时期,今旗境南部雅布赖一带属武威郡,额日布盖苏木等区域属张掖郡,其余大部区域属鲜卑辖区。

三国时期,今旗境除南端额日布盖苏木等属张掖郡外,其余区域属河西鲜卑统辖。

西晋时期,今旗境除南端额日布盖苏木等属凉州西郡管辖、西南边部分区域属张掖郡外,大部分区域属河西鲜卑辖地。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今旗境属前凉政权管辖。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今旗境归属前秦。

后凉麟嘉七年(395年),今旗境属后凉。

北凉永安九年(409年),今旗境归北凉管辖。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今旗境属凉州辖区。

隋大业八年(612年),今旗境南部和西南部属武威郡、张掖郡,其余大部区域属东突厥辖地。

唐总章二年(669年),今旗境属呼延都督府管辖,隶关内道单于都护府。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今旗境南部属陇右道凉州、西南少部分区域属甘州,隶属西河节度使。

元朝时期,今旗境基本属甘肃行省兀剌海路管辖范围。

明朝时期,今旗境属袄尔都司统辖。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编设阿拉善霍硕特旗,今旗境属其西部区域。

民国时期,沿袭清制,今旗境仍属阿拉善霍硕特旗西部地。

1949年10月15日,今阿拉善右旗属阿拉善霍硕特旗人民政府管辖。

此后,今旗境先后属阿拉善霍硕特自治区、阿拉善自治区、宁夏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阿拉善旗、甘肃巴音浩特自治州阿拉善旗管辖。

1956年4月3日,今旗境随阿拉善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管辖。

1961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拉善旗建制,设立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

从此,阿拉善右旗成为旗县级行政区域建制单位。

阿拉善右旗人民委员会驻雅布赖。

同年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通知,将原阿拉善旗所属雅布赖、巴音温都尔、塔木素布鲁格、巴音淖尔、乌力吉笋布尔等5个人民公社划归阿拉善右旗,为其行政区域。

1965年,阿拉善右旗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雅布赖迁驻额肯呼都格(俗称上井子)。

1968年,成立阿拉善右旗革命委员会。

1969年7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将阿拉善右旗的巴音诺尔、塔木素格布鲁格、阿拉腾敖包、乌力吉、笋布尔等人民公社划入阿拉善左旗后一并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同时,将阿拉善右旗及所辖其余人民公社,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前的行政区域。

同年7月,将阿拉善右旗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同年12月12日,按照国务院批准建立阿拉善盟的决定,阿拉善右旗划入阿拉善盟,将额肯呼都格改建为镇。

1980年5月,将阿拉善左旗所辖的阿拉腾敖包、笋布尔、塔木素格布鲁格3个人民公社和阿拉腾敖包牧场、塔木素格布鲁格牧场划归阿拉善右旗管辖。

1981年,阿拉善右旗革命委员会改为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并建立阿拉善右旗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