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今达拉特旗地区属九原郡。

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境置河阴县(治所约在今昭君坟乡二狗湾古城址)、曼柏县(治所约在今盐店、马场壕乡之间)、武都县等。

东汉建武五年(29年),北边五郡都被依附匈奴的地方割据势力卢芳所控制,地入匈奴。

建武十六年(40年),卢芳归降东汉,北边五郡之地重归东汉王朝,今旗境仍属五原郡。

三国、西晋时期,今旗境属羌族政权统辖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今旗境先后为后赵(羯石氏)、前秦(氐苻氏)、后秦(羌姚氏)辖朔州地,夏(匈奴铁弗赫连氏)属幽州地。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今旗境树林召以西、以南地区属夏州代名郡地;以东地区属朔州云中郡地。

隋朝时期,今旗境属榆林郡榆林县。

唐朝时期,今旗境东属胜州榆林县,境西属丰州九原县。

南吴天祐五年(908年),今旗境东属晋胜州,西部属契丹。

唐清泰元年(934年),今旗境属契丹。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今旗境东属汉胜州,境西属辽。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今旗境东属周胜州地,境西属辽。

辽天庆元年(1111年),今达拉特旗境大部属西京道东胜州,西部部分地区属西夏。

西夏元德四年(1122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带金兵攻打西夏,随后西夏臣服,于是以黄河为界,河东归金朝,河西(今鄂尔多斯市)归西夏,今旗境属西夏统辖地。

元朝时期,今旗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的东胜州。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今旗境东部属东胜卫,西部属陕西。

正德五年(1510年)后,全境统属蒙古鄂尔多斯万户。

清顺治七年(1650年),编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俗称达拉特旗(当时辖境相当于今达拉特旗壕庆河以西地区、东胜区的一部分、五原县、临河市、乌拉特前旗等部分地区及包头市南部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设札萨克世袭掌理旗务,下辖8参领、40个佐领。

清朝中后期,随着旗地陆续垦放、移入汉民越来越多,有关汉民事务由绥远城将军、都统节制,北边以萨拉齐理事通判厅协理。

清朝末期,贻谷大臣广放垦地后,则属乌伊盟垦务局。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

民国三年(1914年),达拉特旗随伊克昭盟划归绥远特别区,旗王公把全旗划为8个参领区,分设达尔古章盖治理,旗境西部黄河北岸垦区,分别由五原县、安北县管理;东部黄河南岸部分垦区,划属包头、萨拉齐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属绥远省伊克昭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日伪势力入侵北部地区,并在大树湾设立伪达拉特旗公署,下辖东大社、西碾房两个办事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绥远省设立达拉特旗战时民众组织训练处(简称达拉特旗组训处),驻耳字壕,隶绥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东胜),并行保甲制。

组训处与旗政府平级行使政权,旗与处各成行政系统,形成旗处并存,蒙汉分治的格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达拉特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21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决定,撤销达拉特旗组训处,成立统一的达拉特旗人民政府。

1950年5月,达拉特旗人民政府成立,驻树林召。

1953年9月1眨锢仄旌犹字行那徒樯掳幼ㄇ锢睾笃臁?/p>

同年,将包头县的昭君坟、羊场两个乡划归达拉特旗。

1954年5月,将白家梁乡划归东胜县。

1955年,将旗辖赛乌素、潮脑梁、白家梁、添尔曼梁4个乡,划归东胜县。

同年,将萨拉齐县的德胜泰、张顺营子两个乡划入旗境。

1956年,将所属王家营子、二圪旦湾、芒忽图3个乡划归杭锦旗。

1958年,将包头县大树湾、二锁圪梁、天义昌3个乡划入旗境。

2001年,国务院撤销地级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属鄂尔多斯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