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为戎族所辖。
东周、春秋时期,属林胡族,楼烦族辖地。
战国时期,属赵国。
秦朝时期,丰镇的东部、北部属代郡,西部属雁门郡。
西汉时期,丰镇东部属高柳县、疆阴县、马邑县管辖。
三国、两晋时期,为鲜卑族属地。
南北朝时期,丰镇为北魏京都畿郊地,隶司洲,其西部和西北部属旋鸿县,东部属高柳县,南部属永固县。
隋朝时期,丰镇初为马邑郡的云内县,后突厥南进,到达丰镇北部,南部仍归云内县。
唐朝时期,丰镇北部地区为突厥游牧地,东南部属云州云内县。
北宋时期,丰镇为契丹族所辖。
辽朝时期,丰镇南部属西京道大同府奉义、大同、长青三县,西部和北部属德州,东北一带属奉圣州。
金朝时期,丰镇隶属西京路南部属大同县,东南部属白登县,北部属威宁县,西部属宣宁县。
元朝时期,丰镇西部属大同路宣宁县,南部属大同路大同县,北部、东部属兴和路威宁县。
明朝时期,丰镇东部属兴和守御千户所,西部归宣德卫,南部归阳和卫所。
明正统年之后,丰镇大部地区为蒙古族属地。
清康熙年间,丰镇为察哈尔蒙古部正黄旗、正红旗及太仆寺牧场。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高庙子(今兴和境内)设立丰川卫,衙门口(今丰镇县城)设立镇宁所,隶属大朔理事通判管辖。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设丰镇厅,大同府阳高通判驻管理。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改属山西省大同府管辖。
清光绪十年(1884年),改归山西省归绥道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丰镇厅改为丰镇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
民国三年(1914年),丰镇县改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归绥远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丰镇被日军侵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归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丰镇仍属绥远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丰镇县解放,城区设立丰镇市,直属绥蒙区政府管辖;县境农村仍设丰镇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改归绥远省。
同年9月,丰镇市撤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镇县属绥远省集宁专员公署所辖。
1954年3月,归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管辖。
1958年4月,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管辖。
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撤县设市,丰镇市(县级)仍隶属乌兰察布盟。
1998年,丰镇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正式撤盟设市,丰镇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乌兰察布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