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杭锦后旗地区为高阙山南九原县西部地。
秦朝时期,属九原郡临河县(治所今临河县境内)西部地。
西汉时期,分属于朔方郡的临河县(治所今临河县境内)和沃野县(治所今临河区黄羊木头镇脑高古城址)辖地。
东汉时期,属朔方郡沃野县辖地。
东汉末年,为匈奴政权统辖地。
三国魏景元三年至西晋太康二年(262年—281年),今旗境属羌族政权统辖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今旗境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及夏等政权统辖之地。
南北朝时期,今旗境为北魏沃野镇辖境。
北周时期,为永丰镇(今临河区境)统辖地区。
隋朝初期,属丰州。
大业元年(605年),属五原郡永丰县(治所今临河县境)。
唐朝初期,今杭锦后旗境属丰州,隶关内道。
唐贞观中期,改隶九原郡。
总章和开元时期,属丰州永丰县(治所在今临河区境内)辖地。
五代十国时期,今旗境属契丹辽统治地区。
宋、辽、金、夏时期,从西夏开运元年(1034年)起,今旗境属西夏(党项族)所置黑山威福军司(治兀剌海城,今乌拉特中旗西南境)管辖地。
元朝时期,今旗境属兀剌海路(治所兀剌海城,今乌拉特中旗中南部)管辖区域,隶属甘肃行省。
明朝初期,属宁夏卫,隶陕西统领。
天顺六年(1462年)以后,蒙古几部相继入套,后成为鄂尔多斯部统辖地。
清顺治六年(1649年),编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杭锦旗),其区域包括今杭锦后旗的大部分地区,隶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设置五原厅后,今旗境由五原厅和杭锦旗蒙汉分治。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今杭锦后旗属临河设治局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绥远省政府移驻今旗所在地陕坝,接着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亦迁驻于此(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段时期,这里曾是西北抗日前线的政治、军事重镇之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绥远省政府在后套实行“新县制”,将临河县的西部、西南部地区划出设置米仓县(三道桥),将陕坝地区设置陕坝市政筹备处(大安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绥远省政府在陕坝成立绥西专员公署,米仓县、陕坝镇同属绥西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随绥远省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地区有米仓县和陕坝镇两个县级行政区域建制单位。
1950年3月20日,绥远省人民政府设置陕坝专员公署,米仓县、陕坝镇归属专员公署领导。
1953年9月1日,经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米仓县改为杭锦后旗(这是杭锦后旗建制之始),解决了过去米仓县与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蒙汉分治”的历史遗留问题,旗人民政府驻三道桥,隶属绥远省人民政府陕坝专区管辖。
1954年3月6日,杭锦后旗改隶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8年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套行政区后,杭锦后旗归属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管辖。
同时,将陕坝镇改为乡级镇划归杭锦后旗领导,将狼山县撤销后其原西北部地区划归杭锦后旗管辖;将临河县的光荣人民公社(在陕坝镇东北)划归杭锦后旗。
1959年,将杭锦后旗的东发新华2个人民公社(由狼山县划入的)划归临河毓芟剑煌苯俸酉氐某廊嗣窆绾屯返狼呕鸪嫡净牒冀鹾笃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