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化德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唐、尧、虞、舜、夏、商、周时期,化德境域属冀州之地。
春秋时期,为匈奴地。
战国时期,属燕国上谷郡北境。
秦朝时期,亦属匈奴。
西汉时期,为幽州上谷郡北境,实为匈奴所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属鲜卑。
隋唐五代时期,先后属突厥、契丹。
北宋时期,属辽的西京道奉圣州。
南宋时期,为金的西京路宣德州属地。
元代时期,属兴和路,为蒙古族游牧草场。
明朝时期,为开平卫之兴和守御千户所,后陷于鞑靼,仍为游牧地。
清朝时期,化德县现地域之西部属正黄旗东半旗游牧地(后属商都牧群),中部、东部属镶黄旗游牧地。
清末实行“招垦实边”后,山西、河北等地农民涌入开荒耕种,始有农业发端,境内同时出现了垦植农人定居,初具村落雏形,此时化德地域渐晰。
民国元年(1912年),此地是属张家口理事同知厅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察哈尔省,西部属商都县,中、南部属康保县,东、东北部属镶黄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第29军军长宋哲元来境视察并驻军嘉卜寺、朝阳。
在化德境内开始筹建官围子,从山东等地迁来移民,遂添增了化德境内的户居和村落。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13日,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批准组建化德设治局。
同年9月21日,化德设治局正式成立。
至此,始有“化德”一名的启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化德县属中共察北地委。
同年8月12日,苏、蒙联军解放德化县,月底中共察北地委派员接管德化县后,更名为化德县,时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化德县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30日,经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批准将新明设治局(即国民党方化德县名称)改为新明县,由察哈尔省辖。
同年8月,中共察哈尔省撤销,察北专区并入冀热察行政公署。
同年9月中旬,中共察北地委决定,合并组建商(都)、化(德)、康(保)联合县(党政机关驻地正镶白旗张盖湾村),属冀热察行政公署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13日,内蒙古骑兵第11师两个团解放化德县。
当月15日,恢复了化德县建制,属察哈尔省(冀热察区和北岳区合并)辖。
同月23日,化德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8月15日,化德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察哈尔盟辖。
同年9月1日,化德县辖区范围变更扩大,察哈尔盟行政处将所辖的三区、四区划归了化德县。
同时,将商都镶黄旗的古希庙香火地所辖的头道沟(现车岱营子)、三道沟、后二道沟及乌力汗希勒(小兴牧)4个自然村划归回化德县(在五区范围)。
同年9月15日,化德县原三区划归了商都县。
1958年10月,化德县整体建制划归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
1960年6月15日,根据国务院决定,化德县和商都、镶黄旗合并,称商都镶黄旗(同年9月13日,改名镶黄旗,驻地化德县城关)。
1963年6月15日,根据国务院决定,化德县、镶黄旗分设,恢复了化德县狡,属辖未变,即由锡林郭勒盟辖。
1969?1月,化德县整体建制划归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
2003年12月,化德县改隶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