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德元年(1636年),科尔沁部建立5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该地为科尔沁左翼中旗辖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境内形成有十来户蒙古族和汉族人居住的屯落,蒙古语名为“巴林他拉"或称“巴林他日雅”(现白音太来社区或原名“白音他来”"边太来”均为汉语译音失准)。
民国3年(1914年),将巴林他拉改为通辽镇,隶属奉天省辽源县(现双辽市)。
民国7年(1918年),设立通辽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
民国9年(1920年),增设达荒筹备区。
民国12年(1923年),达荒筹备区正式编入通辽县区划,定为第五区。
民国15年(1928年),第二、第七两个区撤销。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时期,通辽县归伪兴安省所属伪兴安南省管辖,仍设6个区。
民国36年(1947年),通辽县归辽北省管辖。
1949年,通辽县随哲里木盟由辽北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1年7月,将通辽县城关区划出设立通辽市,为哲里木盟行政公署所在地。
1958年8月,通辽县将新立、安乐(现魏家窝堡村)两乡划归通辽市,并撤销通辽县太平庄、巨流河、包力营子、三家子、归力、大罕、乃木格勒和亿棵树8个乡。
10月,通辽市县合并,沿用通辽市原名。
1960年,通辽市城区设明仁、施介、永清3个公社。
1964年,恢复通辽县。
1965年,市县正式分设。
1969年,通辽市、通辽县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通辽市、通辽县再次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6年,通辽县并入通辽市。
1999年,撤销县级通辽市,成立科尔沁区。
撤销哲里木盟,设立地级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