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旗境属东胡人的游牧之地。

汉、魏、晋时期,为鲜卑属地。

南北朝时期,为室韦地。

唐代,分别隶属于室韦、松漠、饶乐三个都督府。

辽朝,为上京道泰州辖地。

金朝,为临潢府泰州辖地。

元朝,兴安盟地区归辽阳行省州所辖。

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中国北方后,分封近戚功臣,兴安盟一带为其三弟帖木哥斡赤斤的封地。

明朝,为泰宁卫辖地。

清朝,居住在兴安盟一带的是科尔沁蒙古。

清廷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沿袭了满洲八旗制度,拆散蒙古部落,编成盟旗,使其互相制约,无法联合。

民国五年(1916年)2月1日,于黑龙江省龙江道境内暂定“特别区域”设置索伦山宣抚局。

民国六年(1917年)3月15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呈请获准,将索伦山宣抚局改设索伦山设治局,驻哈海镇。

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设治局辖境,东南以绰尔河至景星县界,东北至雅鲁县界,西、北以大兴安岭至呼伦县界,南以洮儿河至奉天省洮昌道界。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废止道制,由黑龙江省直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21日,改为喜札嘎尔旗,划归兴安东分省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隶属兴安盟。

同年2月15日,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后,西科前旗、西科后旗、喜扎嘎尔旗相继在王爷庙街、察尔森、索伦街成立,隶属兴安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同年11月28日,王爷庙街从西科前旗划出,升格为乌兰浩特市。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6日,西科前旗复称科尔沁右翼前旗。

同年11月22日,喜扎嘎尔旗建制撤销,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

1952年8月12日,科尔沁右翼后旗建制撤销,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

1954年4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后,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呼伦贝尔盟。

1958年8月20日,乌兰浩特市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

1964年7月20日,乌兰浩特市建制撤销,改为乌兰浩特镇。

1969年8月1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管辖。

1979年9月22日,科尔沁右翼前旗由吉林省白城地区划归呼伦贝尔盟管辖。

1980年7月26日,恢复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制。

科尔沁右翼前旗隶属兴安盟,旗府仍驻乌兰浩特市。

1996年6月,析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尔山镇设立阿尔山市(县级)。

2005年,科尔沁右翼前旗人民政府驻地由乌兰浩特市区迁至大坝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