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今五原县地区属赵国云中郡。
秦朝时期,属九原郡临河县(治所在今临河县北境)辖地。
西汉时期,置广牧县(中部都尉驻所,治所在今五原县锦旗乡与乌拉特前旗金星乡之间的西土城古城址),辖今五原县地区,隶属朔方郡。
元朔二年(前127年),将九原郡更名五原郡,治所在九原(今包头市西),辖有今五原县地区。
西汉末年,边郡并废,为南匈奴牧地。
东汉光武中兴时期,恢复汉置边郡,今县境属朔方郡沃野县(治所在今临河县西南)辖地,隶属并州。
[24]三国到西晋初期,今五原县境为南匈奴牧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迭次为后赵、前秦、后秦所置朔方郡辖地。
夏国龙升三年(409年),今县境属匈奴赫连勃勃所建夏属地。
北朝时期,今县境属北魏沃野镇镇戍地,西魏仍为沃野镇镇戍地,北周为永丰镇辖地。
隋朝初期,属丰州。
大业元年(605年),置五原郡(郡治九原,在今五原县南),并隶大同城护守。
唐朝初期,属丰州(治所九原,今五原县南),隶属关内道。
贞观时期,改州为九原郡。
辽、金朝时期,今县境属西夏所置黑山威福军司(治所兀剌海城,今乌拉特中旗境)辖地。
[25]元至顺元年(1330年),今五原县境属兀剌海路(治所兀剌海城,今乌拉特中旗境内)管辖,隶属甘肃行省。
明朝初期,属宁夏卫辖区,隶属陕西统领。
万历十年(1582年),今县境属蒙古鄂尔多斯部牧地。
清顺治六年(1649年),编属鄂尔多斯左翼后旗(达拉特旗)和右翼后旗(杭锦旗)辖地。
乾隆四年(1739年),改属山西归绥道萨拉齐厅西部辖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析萨拉齐厅西境置五原厅,驻兴盛旺(后移隆兴昌),隶属山西归绥道。
[26]民国元年(1912年),五原厅改为五原县。
民国三年(1914年),建县城于白圪梁(今县旧城),统领后套全境,隶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划出五原县丰济渠以西之地,设置临河设治局;划出五原县与包头县接壤之后套东部地,设置大佘太设治局。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27日,冯玉祥率国民军在五原誓师北伐,曾一度更名“义旗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原县改隶绥远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绥远省政府移驻陕坝,五原成为西北抗日前线的军事重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著名的“五原战役”歼灭大量入侵五原县的日伪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后套地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绥远省在后套实行新县制,划出五原县西境部分地区,另置晏江县,驻塔尔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五原、晏江二县隶属绥远省政府在陕坝设置的绥西专员公署。
[27]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五原县和平解放,属绥远省绥西专署。
1950年春,五原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城关镇,隶属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
1953年9月1日,将晏江县更名达拉特后旗,驻塔尔湖。
1954年3月6日,五原县和达拉特后旗改隶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
同年10月1日,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与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双方边界线调整中将五原县北部的4个乡、达拉特后葡缁槲诶刂泻罅掀旌臀诶厍捌臁?/p>p>1958年4月2日,河套行政区撤销,五原县划归巴彦淖尔盟管辖。
同年7月5日,撤销达拉特后旗(原晏江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五原县。
1978年后,五原县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