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境地处“要荒”,远离京畿一千数百里,古为“并州徼外”地,獯鬻所居。
战国,隶属赵云中郡。
秦,因之。
汉,建置名存实亡,由北魏统领。
南北朝,为敕勒族属地。
隋代,属白道川。
唐,入云中都护府(后称单于大都护府)。
宋代,为辽国领地,属西京道丰州。
北宋末,为金西京路丰州富民县所辖。
元代,仍隶属丰州。
明正德、嘉靖年间,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始有“土默川”之称。
清代,呼和浩特地区设有三套行政机构。
一为土默特左、右翼特别旗,建于清入关前的天聪年间(两旗都统府均驻玉泉区境内)。
一为归化城厅,雍正元年(1723年)设,隶属于山西朔平府;乾隆六年(1741年),置归绥道(属山西),厅改隶道辖。
一为绥远城将军,始于乾隆四年(1739年);管理满洲驻军和满民事务,并节制上述的“旗”和“道”。
区境由“旗”、“厅”共管,以民族分治;蒙民属“旗”,汉民属“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归化城厅为归化县;民国二年,绥远城并入,改称归绥县。
区境内仍蒙汉分治,旗县并存。
民国三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区,脱离山西省。
1937年10月,日本军入侵,玉泉区境由“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之巴彦塔拉盟的归绥县管辖。
后设厚和豪特市,1938年8月1日,改建成厚和特别市,继改为厚和浩特市,区境始为市辖。
1945年,日军投降后,建归绥市,今玉泉区属之。
境内有市的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第四两区之部分。
土默特特别旗仍存,境内因袭蒙汉分治。
1951年6月,调整区划,玉泉区境内有第三区大部和第二区之部分。
1954年4月,更市名为呼和浩特市。
6月,第三区改称玉泉区,第二区易名庆凯区。
1956年,撤庆凯区,其大部分划入玉泉区。
1966年,更名为向阳区。
1979年,复称玉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