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县域夏商时属雍州,周代属大原,战国时为义渠戎和乌氏戎,秦昭王时属北地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后属安定郡,其东南部属乌氏县,北部属高平县,西部属祖厉县。
隋、唐时属原州平凉郡高平县。
北宋初隶属于秦凤路之渭州,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境域东南部属德顺军,东北部属镇戎军,西北部属怀德军和西安州;南宋时为宋、夏.、金三方争夺之地。
金皇统二年(1142年),升隆德寨为隆德县t昌治为今火家集),隶属于凤翔路德顺州,辖今县境东、南及西南部,西北部属西夏西安州辖地。
元代至元年间,隆德县治从火家集迁往今隆德县城关镇。
今县境西南部属平凉府静宁州隆德县,东北部属开成路开成府。
明代属陕西布政使司关西道平凉府,西北部分别由固原州西安、镇戎守御千户所辖;东南部属静宁州隆德县辖。
此时县域中部为静宁王沐英封地,“平耕陡牧”,今县城为司牧官员驻地,称沐家营;新营、旧营(今三合乡)一带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
清初,县城大部分属陕西省平凉府固原州,西南属、静宁州隆德县;康熙四年(1665年)改属甘肃省平凍府,西北属固原县,西南、东南分属静宁州静宁、庄浪、隆德三县所辖;乾隆十四年(1749年),县城北、西北、西南和中部属平凉府盐茶厅,东部属固原州。
东南部为隆德、静宁、庄浪三县插花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置硝河城分州,辖马昌、高园、马莲川、张春、在城5堡,西北部属海城县,其余属隆德、静宁、庄浪三县所辖。
民国初属淫原道,1927年属陇东行政公署。
1939-1941,年境内发生三次回民武装起义,1942年10月,由海原、固原、隆德、静宁、庄浪5县毗连地区析置西吉县,县治设在沐家营,属甘肃省陇东行政公署。
解放后,1949年隶属于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6月改属平凉专区,1953年11月划归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955年11月属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1979年属固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