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前为古羌人游牧之地,汉元始四年(4年)县境东部属西海郡,西海郡废除后复为羌地。
东晋十六国时,为鲜卑乙弗部和契翰部驻牧地,南北朝时属吐谷浑辖地。
隋大业五年(609年)隶属西海郡宣德县。
隋朝灭亡后属吐谷浑。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至北宋时期属于吐蕃领地。
元代为吐蕃等处宣慰使司辖区,隶宣政院。
明代前期为塞外四卫之一的罕东卫属地。
罕东卫西迁后,属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区。
正德七年(1512年)东蒙古进入此地驻牧,崇祯十年(1637年)又为西蒙古(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领地。
清雍正三年(1725年)编定青海蒙古29旗时,该区东部编为和硕特部北前旗驻牧地,西部编为北右旗驻牧地,隶属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
清乾隆、嘉庆年间,环青海湖藏族八部落中的汪什代海部落进入该区驻牧,蒙古族逐渐退出。
1917年该区属于都兰理事公署,1930年属都兰县。
1950年为都兰县第二区(汪什代海区),1954年正式设立县级天峻藏族自治区,“天峻”正式成为政区名称。
1955年改为天峻县,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