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属郜国,秦置成武县。
汉初,成武属梁国。
中元六年(前144)分梁国为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五国,成武属山阳国。
建元五年(前136)废国置郡,成武仍属山阳郡。
王莽(9~25年)建新朝,改成武为成安,属山阳郡。
建武二年(26)刘秀封族兄刘顺为成武侯,县为其封地。
八年(32),刘顺迁六安太守,成武又为县。
永平十五年(72),封刘长为济阴王,成武属济阴郡。
建初四年(79),汝南王刘畅改封为王,成武划属梁。
永元五年(93)刘畅获罪,削成武、单父二县,重入济阴郡。
三国,成武属曹魏兖州济阴郡,黄初三年彭城王据子范封平氏侯,四年(223)徒成武。
西晋(265~316)仍依曹魏旧制,成武县属济阴郡。
永嘉之乱后,形成东郡与十六国对立的局面。
成武县地先后属后赵(327)高平郡,前燕(366)高平郡,前秦(382)高平郡,后燕(395)高平郡,东晋(409)高平郡,东晋王朝时侨置的“城武县”隶属于南兖州的南济阴郡。
刘宋时(464),县属徐洲北济阴郡。
北魏(497)于郜城置“城武县”,仍属北济阴郡。
北齐天宝七年(556)撤北济阴郡,于县设永昌郡,治郜城,辖成武、丰、沛、单父等地。
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永昌郡遂辖于曹州。
隋开皇初(581),废永昌郡。
开皇十六年(596)于成武故城置戴州,辖成武、单父两县。
大业二年(606)撤戴州,成武复还旧治,属曹州济阴郡。
唐武德四年(621)复戴州,治成武;五年,戴州州治由成武移金乡,成武县仍属之。
贞观十七年(643)戴州撤销,县改属曹州济阴郡。
光化二年(899)于单父置辉州,成武县属辉州。
后唐灭梁,同光二年(924),改辉州为单州。
县属单州,历后晋、后汉、后周未变。
宋,成武属单州,县属京东西路,仍辖于单州。
建炎元年(1127)南宋建立,县为金地,属南京路,辖于单州。
元初,县属单州,属中书省济宁路,后改属曹州。
明洪武四年(1371)县属济宁府,名“城武”,十八年(1385)济宁降为州,兖州升为府,县改属兖州府,隶山东布政使司。
清初沿明制,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曹州府。
1913年撤曹州府,县直属山东省;1914年山东全省设4道,县属济宁道。
1925年,山东省由4道改为11道,县属曹濮道,1928年,废除道制,县直属省。
1929年,设立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武县属之。
1938年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为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属第十一公署。
1939年7月1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县城,后建立伪政权,属鲁西道;1940年,改属曹州道。
1941年6月4日,于县东北部合集一带建立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湖西专署。
1943年9月,在成武东南部建成曹县,属晋冀鲁豫第二十专署。
1945年9月,撤成曹县,并入复程成武。
1946年元月,属第三专区(湖西)。
1949年8月,建平原省湖西专区,县属之。
1952年平原省撤销,随湖西专区改属山东省,1953年8月,湖西专区撤销,改属菏泽专区。
1958年12月,菏泽专区撤销,划归济宁专区,1959年恢复菏泽专区(后改为菏地区)。
1958年10月撤销定陶并入成武?961年10月,恢复定陶县。
2000年6月,菏泽地区撤地设市,成武县隶属菏泽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