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滳河县。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滳河县,本汉扐县,属平原郡,后汉省。
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滳河县,属沧州。
贞观元年属德州,十七年改属棣州。”《太平寰宇记》记载:“滳河县,隋开皇十六年於扐故城置滳河县,以县南滳河为名。
旧十乡,今三乡”。
《齐乘》记载:“隋开皇初于汉扐县置滳河县,取名县南滳河。”596年(隋开皇十六年)置县。
因有滳水流经,故名滳河县,隶属于棣州。
隋大业元年(605),改属渤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复属棣州。
武德八年(625),棣州废,属沧州。
贞观元年(627),改属德州。
贞观十七年(643),复置棣州于厌次(今惠民东南),又属棣州。
天宝年间(742—756),改棣州为乐安州,滳河县属之。
五代时(907—950),隶属关系未变。
宋元祐元年(1086),滳河县改为商河县,属棣州。
宋咸淳元年(1265),改为无棣县,属沧州,复改为商河,属棣州。
明初,属济南府。
明宣德元年(1426),改属武定州。
清初,商河县复属济南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武定府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更名济南道)。
1925年10月属武定道。
1928年废道制,直属于省。
1937年1月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9年7月建立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时属鲁北行政区。
为适应抗日斗争需要,1941年7月以商惠(民)公路为界,设立路南、路北两个商河县,均属冀南行政区第八专区。
1942年9月撤销商河县建制,于商河、惠民两县毗连地区置商惠县,属冀鲁边行政区第三专区。
1944年3月冀鲁边与清河两行政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商惠县属渤海第二专区。
1944年11月,商惠县析出一部与惠民、济阳2县毗连地区设置惠济商三边县,隶属不变。
1949年7月属泺北专区。
1950年5月属德州专区。
1956年2月德州专区撤销,改属惠民专区。
1958年12月乐陵县裁入,商河县同时转属聊城专区。
1960年1月更名乐陵县,1961年9月,恢复商河县,原乐陵县析出,2县均同时改隶于复置的德州专区(1967年改称德州地区)。
1989年12月划属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