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 > 青岛市 > 市南区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即墨县仁化乡。

1898年德国侵占后,属胶澳租界青岛区,为德国"提督府"所在地。

1929年属青岛特别市。

1938年-1945年属日伪“青岛特别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将青岛市区分为市南等4个区,以位于市区南部,故名。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市南区境分置为市南、台西、浮山3个区,并设区公所,青岛市政府驻市南区。

1951年市南区公所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1954年市南区辖9个街道。

1955年将浮山、湛山地区划归市南区,设置两个街道。

1958年设立浮山人民公社,属市南区。

1963年初所辖11个街道调整合并为7个。

同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西区,将所辖的云南路、郓城北路、单县路、台西路、南村路5个街道划归市南区,另一部划归市北区。

1984年撤销浮山人民公社,将浮山、湛山地区重新划为湛山、浮山、辛家庄3个街道。

1992年撤并郓城北路,设立西陵峡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