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历史沿革

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战国时期称瑕丘,南北朝改兖州,隋改称鲁郡,唐又复称兖州,隶属河南道。

宋称袭庆府,隶属京东东路。

金改称嵫阳县,为兖州治,隶属山东西路。

明改滋阳县,明、清皆为兖州府治,隶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废州府建制,称滋阳县,隶属山东济宁道。

1948年7月解放时曾将城区设兖州市,农村称滋阳县,11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属鲁中南行署四专署。

1949年7月改称属尼山专署。

下设9个区,83个联防,3个镇。

1953年秋属济宁专署。

1956年9月,撤销原9个区,将86个乡镇合并为24个乡。

1958年8月成立6个人民公社,45个生产管理区。

1958年3月,滋阳县与曲阜县合并称曲阜县,县机关驻兖州城。

1962年1月与曲阜县按原行政区域分治,滋阳县改为兖州县,下设10个公社。

1981年底增设2处人民公社。

1984年4月,以原有公社为基础设13个区(镇)、建立37个乡(镇),4个街道。

1986年12月撤区,调整为5个镇8个乡。

1992年1月,将堡子乡设为兴隆庄镇。

1992年8月撤县设兖州市,隶属济宁市。

1994年11月,将城郊乡设为新兖镇。

1995年8月,将黄屯乡设为黄屯镇。

1999年12月6日,将漕河乡设为漕河镇。

2000年12月1日,乡镇由原来的10镇3乡调整为9镇1乡2个街道。

2002年7月,将小孟乡设为小孟镇。

2005年8月17日,黄屯镇6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

2008年8月29日,将10个镇2街道,调整合并为9镇3个街道。

2010年7月6日,撤销王因镇、黄屯镇设为王因、黄屯街道,兖州市辖7镇5个街道,隶属济宁市至今。

2024年11月,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撤销兖州市,设立济宁市兖州区。

2024年兴隆庄镇撤镇设立兴隆庄街道,至此兖州区辖6个镇6个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