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沙成陆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垦,民国初年南坍北涨,整个横沙岛向西北向延伸,据不完全统计,岛域从1900年起至1970年底,南部坍失长度为5千米,东部坍失长5.5千米,仅留老圩、庆德圩、兴隆圩等部分圩岸形,几十年几乎坍去一个老横沙,坍去耕地2550公顷。
原在兴隆圩的杜洪潮镇、南新镇、板洪潮镇分别于民国9年、32年、36年相继坍于江中。
1949年7月文兴镇又坍没。
1950年至1970年先后围垦了东兴圩、协兴圩、民建圩、富民沙、共青圩、解放圩、反修圩、反帝圩。
为制止坍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60年代起政府拨巨款开始修建海塘岸线工程,从此横沙地域稳定至今。
原归属于江苏省川沙县;1958年划归上海市宝山县,成立东海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为横沙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为横沙乡;1988年以后隶属上海市宝山区;2005年6月起划归上海市崇明县,名称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