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文化旅游景点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陈云出生地---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馆区北依市河,南临西塘港,占地面积52亩,建筑设计体现江南特色,并与陈云故居及周边民间建筑尽量保持风格一致与和谐。纪念馆主馆高14米,共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设计既体现江南居民风格,又兼顾现代化纪念馆的大体量特点,朴素而庄重。一楼、二楼的四个展厅基本按时间顺序展示反映-光辉一生的图片、文献、实物等史料。地下一层为青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陈列布展充分运用各种展示手段,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陈云故居还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门票5元开放时间08:24-16:04

练塘顺德桥

顺德桥是位于上海市练塘西市梢元至正间(1341—1368年)建的一座桥,清顺治间(1644—1661)、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次重修。桥全长16.4米,宽2.3米,高4.1米。共有3跨,中跨为航道,桥栏、桥面均为花岗岩长条石,桥柱为青石,长条形,南北各3块,并列成石壁式,结构简单,具有元代桥梁特色,桥上有楹联:“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鹤荡渔歌晚唱,三泖行帆”。楹联描绘了练塘镇的秀丽风光,联中“九峰列翠、三泖行帆、鹤荡渔歌”,均名列练塘八景。195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曾多次维修加固。使整个桥体风貌完好,花纹雕刻凸现,形式简洁但不失雄浑、壮丽。 练塘具有丰富的桥文化特质。横跨市河的桥梁中,

西乡革命烈士陵园

西乡革命烈士陵园,俗称小蒸烈士墓。1973年4月,小蒸镇庄前港为安葬抗日战争时期在庄前港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建烈士墓,以后陆续迁入青西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吴志喜等烈士。1985年,烈士墓迁建到小蒸镇西1公里处的桃园新址。1987年6月被命名为青浦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94年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将分散在沈巷的谢石关烈士墓、莲盛的尤家浜烈士墓及商榻等处的烈士墓迁入小蒸烈士墓集中安葬,并更名为“西乡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的五个墓区安葬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烈士48名。陵园北侧有西乡革命烈士陈列馆,通过大量照片、史料、资料介绍了53名青浦西乡烈士和11名在青浦西乡地区牺

颜安小学(老教室、杜衡伯纪念塔)

颜安小学位于练塘镇下塘街16号,前身是颜安书院,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镇人捐资利用原同仁堂建筑改建而成,因地处练塘古镇东部的颜安里而名,取“颜子安贫乐道”之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称为颜安初等小学,1916年改为颜安国民高等小学,解放后一度更名为练塘镇小学。颜安小学首任校长杜衡伯任职16年,成绩斐然。共产党人陈云、吴志喜、高尔松、高尔柏等皆毕业于该校。1955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曾访问母校,1986年9月,陈云为母校题写了校名。现存陈云等少儿时就读的老教室一幢和杜衡伯纪念塔一座。老教室位于学校南侧,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七架梁,六开间,通面阔18.75米,通进深6.15米,建筑面积为115平方米。杜衡伯纪念塔

义学桥

“义学桥”:址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东市,南北走向跨市河,桥北正对惠世庵,俗称:“惠世庵桥”,“义堂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一1627),重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面有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中间四根望柱上雕有四只石狮,北有台阶20级,南有台阶18级,桥长16.4米,宽3米,高4.2米,拱跨5.7米,拱高3.1米,桥联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月映西--莲醉卧,虹锁东村司马留题”。昔日桥畔惠世庵为练塘地区有名的戏楼,每年春秋两季常演昆剧。义学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石材质。桥长16.4米,宽2.95米。桥为分节并列拱券,拱跨5.7米,高3.1米。两堍各有台阶22级。桥面有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

小蒸农民暴动活动旧址

小蒸农民暴-动-活动旧址位于练塘镇小蒸社区三管桥路86弄,原为陆少泉医生(陆铨生父)的居宅。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陈云回练塘、小蒸地区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同当地农民军领导人吴志喜、陆龙飞、陆铨生等在此组织小蒸农民武装暴-动-。翌年1月3日至5日进行暴-动-斗争,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镇压而失败,吴志喜、陆龙飞等惨遭杀害。旧址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为二层楼房,面阔三间12.65米,进深16.5米,九架梁,前有重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楼房后有小花园。1961年被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始辟为“小蒸农民暴-动-陈列馆”,2003年修缮。

朝真桥

朝真桥位于练塘镇中部,南北向,跨市河,因北侧原有朝真道院(俗名圣堂)而俗称“圣堂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里人富商万麟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又重建,2000年修缮。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材质。桥长18米,宽3.45米。桥为分节并列拱券,拱跨6.82米,高3.7米。桥两堍各有石阶26级。两侧有镂空青石护栏。两侧桥柱上有楹联,东联为:“帝泽流通万里,神庥绵亘千秋”;西联为:“长留题柱高联,重记受书胜事”。

天光寺

天光寺位于练塘镇练东村泖口,相传五代章仔钧与妻章练夫人曾居于练塘,章练夫人遂舍宅为寺。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重建,明弘治丁巳及天启甲子两次修葺,至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现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为三开间,九架梁,歇山顶。其中天王殿面阔11.3米,进深8.9米,正立面次间有“双龙戏珠”漏窗;大雄宝殿面阔13.3米,进深11.8米。

练塘瑞龙桥

瑞龙桥,又名“毛家桥”,东西跨毛家浜,她始建于明代,长26.6米,宽2.8米,高4.6米,东西石阶各29级,两幅楹联一曰:“雁齿层排通白云,龙舸横亘浮青溪。”一曰:“虹飞垂柳古往来人诏夸花仙,地势控云灵钟毓秀铭赵驻客”。地点:东厍村村委会的西侧

馀庆桥

馀庆桥位于练塘镇联农村,南北向,跨泗农港,俗称“砖桥”。元代末年始建。该桥为三跨平梁桥,砖、木、石混合结构。桥柱由两根条石并立组成,上置横梁,再密排9根楠木作为纵梁。纵梁上铺枋板,再砌小青砖作桥面,两侧贴方形青砖。桥面略呈弧形,两边无护栏。

金山坟古文化遗址

金山坟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蒸淀乡东团村,探明遗址分布在大蒸港的南北两岸,于6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中心为一东西向长65米、宽15~20米、高约2米的不规则长条形土墩。相传为宋丞相何执中墓。1985年12月10日~23日试掘,开探方11个,计121平方米,共约4万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座、历代古井4座、灰坑18座,文物57件。遗址文化层堆积大致有三层:上层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马桥文化遗存,中层是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下层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主要出土物有:1号、4号宋代水井出土的葫芦籽、芜荽籽(香菜)、甜瓜籽及稻谷壳、木挂钩、陶球等,对宋代上海的农业栽培史及民俗风情,有一定的研

李华泾桥

李华泾桥,位于练舔下塘街居委会。年代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