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属上郡,西汉惠帝五年(前190)在境内设圜阴县,东汉末县废。
北周保定二年(562)于境西北部设中乡县。
隋开皇元年(581)改名真乡县,南部是延福县辖地。
宋至道(995-997)后被西夏占领,县废,元丰五年(1082)收复,设葭芦寨,元符二年(1099)改设晋宁军。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晋宁州,二十四年(1184)改为葭州。
明洪武七年(1374)撤销州制,设立葭县,十三年(1380)复设葭州。
乾隆元年(1736年)改为县级州,隶属榆林府。
全境分三里,下属七都,辖车会、响石、界牌、开光、德胜、岔道铺、古木、神泉、乌龙铺、浮图峪、倍甘、螅蜊峪共十二地方1913年撤销葭州复设葭县。
1913年改为葭县。
1934年,十二地方改编为十二联保,县城另设1个联保,全县共设13个联保。
1940年后属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设为13个乡公所。
1942年将德胜、界牌两个乡划归神府县,开光乡划归榆林县,其余10个乡改称区,共辖55个乡。
1944年1月,葭县人民政府成立,仍属绥德分区。
1946年10月,将榆林县报恩乡、金明乡、安崖乡并入葭县,新设毛谷区(后改称葭芦区)、开光区。
1947年又将榆林县常乐乡、双建乡并入葭县,改设常乐区、双建区。
至1949年,辖城关、葭芦、螅镇、乌镇、倍甘、店镇、神泉、通镇、车会、响石、古木、开光、双健、常乐14个区、74乡,295个行政村、879个自然村。
1956年10月,葭县改属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10日并入米脂县,1961年9月1日复设葭县,设23个人民公社。
1964年9月,因“葭”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
1984年7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辖23个乡(镇)人民政府,653个村民委员会。
1989年3月划出下高寨乡16个村新设楼家坪乡。
1997年12月,方塌、王家砭、金明寺、店镇4个乡改为建制镇,至此,辖8镇16乡。
2000年榆林地区改为榆林市,佳县属之。
2001年11月撤销神泉乡并入佳芦镇;撤销西山乡并入通镇;撤销下高寨乡、楼家坪乡并入乌镇。
2024年6月28日,又撤销刘家山乡并入乌镇;撤销峪口乡并入佳芦镇;撤销官庄乡并入金明寺镇;撤销兴隆寺乡并入朱官寨乡,设朱官寨镇;撤销朱家坬乡,设朱家坬镇;撤销螅镇乡,设螅镇。
至2024年末,辖11镇5乡,653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