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历史沿革

春秋晋献公时(前676至前651)向外扩张,占有陕西中部及东北部,蒲城被纳入晋版图。

晋在今蒲城县西头乡设北徵邑。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三分晋室,魏文侯占据山西西部及陕西中、东部,蒲城属魏的河西地。

魏襄王五年(前314),秦夺得河西地区,蒲城为秦地。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重泉县城始形成。

“重泉故城在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西汉(前206至25),重泉县初隶河上郡。

景帝(前156至141)时属左内史。

武帝时(前140至105)更左右内史为三辅,重泉属左辅。

太初元年(前104),左辅更名“冯翊”,重泉即属左冯翊。

新莽时(9至25),重泉改为调泉县,属列尉大夫。

东汉(25至220),复改为重泉,并北徵邑入重泉,仍属左冯翊。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设南白水县,县治即今之蒲城县城,以在白水之南故名。

归白水郡管辖。

西魏恭帝元年(554),改称为蒲城县,以县东故蒲城为名称即今蒲石而得名,仍属白水郡辖。

隋开皇三年(583),蒲城县改隶同州。

开元四年(716),葬睿宗于县城西北丰山,名“桥陵”,改蒲城县为奉先县,属京兆府。

开元十七年(729)升为赤县。

天枯三年(906)又属同州。

后又改属雍州(今风翔县)、京兆府。

至北宋建隆二年(961)改属同州。

开宝四年(971)复改为蒲城县。

天禧四年(1020)改隶华州(在今华县)。

元中统元年(1260)废蒲城县。

至元二年(1265)复置。

又改属同州,后改回属华州,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同州改府,蒲城属同州府。

1913年直属省都督府。

次年改属陕西省将军府巡按司关中道。

1927年,废督军设省政府。

1930年废关中道归省直接管辖。

1937年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今大荔)管辖。

1948年,属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今蒲城)管辖。

1948年11月,经中共黄龙地委批准,蒲城县政府在高广地区之牛家原(今属铜川市高楼河乡)成立。

1949年2月21日蒲城解放,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5月大荔专署撤销,蒲城县属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6年10月,改由省直辖。

1958年12月蒲城、白水、澄城三县合并为蒲城县后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

1961年8月三县恢复原建制后,蒲城县属渭南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1995年地改市后,属渭南市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