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历史沿革

古属雍州,夏商时属古杜柏国。

西周时期属周都丰镐近畿之地。

秦穆公元年筑霸城(即芷阳)。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在都城咸阳设郡一级内史,芷阳属内史管辖。

西汉时期汉文帝七年(前197),在狄寨塬为其母薄太后筑陵,置南陵为县,县治在南大康村北。

汉文帝九年(前195)又在薄太后陵北为其营建霸陵,改芷阳县为霸陵县。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秦内史地改置京兆尹。

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因其父刘进的墓地奉明园筑于东郊韩森寨而设置奉明县。

平帝元始四年撤销奉明县归长安县。

新莽天凤二年(15)王莽更霸陵县为水章县。

汉淮阳王刘璇更始元年(23)复水章县为霸陵县。

东汉时期,霸陵县仍归京兆尹管辖。

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中国北部地区,实行州、郡、县制度,属魏国雍州之地。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改霸陵县为霸城县。

南北朝时期,霸城县属京兆郡。

北周明帝二年(558)属万年县。

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属万年县。

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改万年县为大兴县,属京兆郡。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复大兴县为万年县。

唐武德七年(624)废芷阳县入万年县。

唐天宝七年(748)改万年县为咸宁县。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咸宁县为万年县。

五代时期,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改万年县为大年县。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复大年县为万年县。

宋朝时期,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改万年县为樊川县(宋时)。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复樊川县为咸宁县。

元朝时期,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体制,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咸宁为其辖地。

明朝时期,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咸宁县为西安府辖地。

清朝时期,咸宁县隶属西安府。

1913年2月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

1949年建国后,于1955年元月设立西安市灞桥区。

1965年10月撤销灞桥区建制,划归西安市郊区。

1966年5月份,分属西安市郊区、新城区。

1980年撤销郊区,恢复灞桥区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