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 > 晋中市 > 寿阳县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历史沿革

夏,分天下为九州,属冀州之城,西周,为并州属地。

春秋,为晋国属地,周灵王十六年(前556)晋平公将“昭馀祁”(山西中部)作为食邑封给大夫祁奚,为祁邑。

周敬王六年(前514)晋国将祁邑分置为7邑,马首(寿阳县南)属其一。

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晋国被分为赵、魏、韩三国,马首归赵国。

秦,推行郡县例,马首为县,属太原郡。

西汉,马首并入榆次,属太原郡,延续至东汉、三国。

西晋,太康年间置受阳县,属乐平郡,永嘉后县废。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徒其民于大陵城南(今文水县境)置受阳县,属太原郡。

北魏孝昌末,朔州一度寄治于寿阳。

隋开皇十年(590)于受阳故城置受阳县,隶并州。

唐武德三年(620),受阳县属受州。

武德六年(623),受州州治移于受阳。

贞观八年(634),受州废,受阳归并州。

贞观十一年(637),改受阳县为寿阳县。

开元十一年(723),属太原府。

宋代,寿阳隶河东路太原府。

金兴定二年(1218)寿阳一度属平定州,后隶太原府。

元属太原路(后为冀宁路)管辖。

明至清初,寿阳均属太原府。

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平定州,直至清末。

1914年寿阳属冀宁道,后直属于山西省。

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11月县城沦陷,寿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由于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县境石太铁路以北,建立了寿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称路北县政府)。

因将榆次县北境划入,又叫寿榆县。

1943年将盂县城以南,平定的燕龛、保安沟一带和黄丹沟以东,石太铁路以北建立寿东县(后称盂寿县)。

因此在路北地区有寿西和寿东两个县政府,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领导。

1945年8月,路北两县政府合并,原孟寿县所辖之盂县、平定地区划归原县制。

石太铁路以南建有寿阳县政府,习惯上叫路南县政府。

归晋冀鲁豫边区太行二专署管辖。

1948年8月1日,路南、路北两政府合并,恢复了原县建制,归晋中行署第一专区所辖。

1949年3月1日,再次成立太原市人民政府,辖十九县,寿阳归一专署所属。

同年十月划归榆次专署(后为晋中专署、晋中行署)。

2000年,晋中撤地建市,寿阳县属晋中市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