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历史沿革

商周为“亘方”,属侯国。

春秋为赤狄东山皋落氏地,属晋国。

战国属魏,曰王垣。

秦置垣县,隶河东郡,西汉因之,东汉、三国、西晋均属河东郡。

北魏皇兴四年(470),改为白水县,属邵上郡。

孝昌年间(525-527)撤邵上郡,于阳壶建邵郡,白水县分设为白水、青廉二县。

西魏大统三年(537),改邵郡为邵州,改白水县为亳城县,与青廉县同属邵州。

北周另置蒲原县。

隋大业初,废邵州,亳城、青廉和蒲原合为垣县,属绛郡。

义宁元年(617),在今古城镇置邵原郡,垣县分设为垣县、青廉、亳城三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属邵州。

武德五年(622),省亳城入垣县。

贞观元年(627),撤青廉入垣县。

龙朔二年(662),改属洛州。

乾封二年(667),还属绛州。

天授二年(691),又属洛州。

长安二年(702),还属绛州。

贞元三年(787),改属陕州。

元和三年(808),复属绛州。

五代称垣县,属绛州。

北宋初年间,改名垣曲县,仍属绛州。

金兴定四年(1220),属翼州。

元复属绛州。

至元三年(1266),撤垣曲并入绛县。

至元十六年(1279)复置。

明隶平阳府。

清雍正二年(1724),属解州。

雍正七年(1729),改属绛州。

1914年,属河东道,后废道直属于省。

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

2000年,运城地区撤地设市,垣曲县属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