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历史悠久,古为冉駹(máng)国(夷)地,唐虞为氏羌,夏为要服慌服,商仍氏羌,周为蜀羌。
秦分四十郡,梁曰蜀郡,别冉駹(máng)地为湔氏道。
汉武帝“平西南夷”后,于元鼎六年(前1111年),以冉駹之地置汶山郡(即今茂县、汶川、都江堰等地)并置汶江县。
东汉建武(25至55年)置绵虒道,隶益州。
灵帝(168年-171年)复置汶山郡,并置广柔,隶益州。
蜀汉改为汶江县,隶汶阳郡,晋置汶川州,改为汶山县,隶汶山郡,东晋废县郡徙都安。
梁升汶山县为汶州。
(北周)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移汶川州于广阳县。
州废,乃置汶川县,沿袭迄今。
此后各代,隶属关系迭有变更;隋属汶山郡;唐、宋、南宋、元均隶茂州;明隶成都府;清复隶茂州;民国废州,隶西川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1952年合省后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现改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