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历史沿革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商周时属梁州,春秋时属充国。

战国后期(前318),巴国灭充国并从江州迁都于阆中。

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秦国惠王嬴驷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即剑阁金牛道、剑阆道)灭蜀吞苴,不久灭巴。

(乡秦)王、设亭立、郡里、五县级、制郊。

置蜀郡、巴郡。

宣告蜀、苴、巴三国灭亡。

周赧王元年(前314),秦灭巴,秦惠王设置阆中县,隶属于巴郡。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

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

东晋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监七年(508),阆中为北巴西郡治,辖阆中、苍溪、安汉、南国、西国、平周等县。

天监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阆中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辖北巴西、白马义阳、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等郡。

北魏孝昌元年(525)至大统元年(535),为魏所据。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开皇三年(583)至大业三年(607),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

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仍名阆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为隆州治。

开元元年(713)避唐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坪9县。

天宝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为阆中郡。

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封治阆中。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

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

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

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达17年之久,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清顺治时,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

民国二年(1913),改为川北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蓬安、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潼南26县。

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

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阆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

1991年1月12日,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

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由南充市代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