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镇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民间艺术。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被誉为“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也坐落镇上。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镇淳美的风俗画卷。有关杨柳青镇名的来历,其异义主要是在“杨柳”二字上有两种不同的释义:一说是“杨柳”就是泛指柳树。而另一说则是把两字拆开,说“杨”就是杨树,“柳”就是柳树。这两种释义,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都是对的。然而,用在杨柳青镇名上,就是泛指柳树,绝非是指杨树和柳树。杨柳青镇有起于宋代、
杨柳青庄园占地近800亩,依托万亩果园基地,绿化覆盖率90,水域近百亩,是近距离感受“原生态”的好去处,是津西天然的大氧吧;是集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赶大营之旅带你穿越时空,感受杨柳青的厚重;神秘丛林会让你的心跳加速,挖掘出自己的智慧潜能;商务酒店别具特色,这才是森林酒店中的五星级酒店;蒙古草原上,带你感受成一代天骄吉思汗;野外垂钓、自助烧烤、户外拓展、真人cs野战让你做回真正的自己;小桥流水、沙滩玩耍、水上荡舟、这是孩子们永远的向往。蓝天、碧水、森林、鸟鸣、尽在杨柳青庄园。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汇集杨柳青庄园。杨柳青庄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天津市乡村旅游典型特色点、天津市美丽乡
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占地540余亩,是一处集生产、旅游观光、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等四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现为天津市乡村旅游特色点。其中已建成的2万平方米现代温室,集中展示多种名、优、奇、特果蔬品以及无土栽培、水培、立体栽培、雾培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在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同时,结合杨柳青千年古镇文化,配以现代园艺造景艺术,使之兼具观光旅游的功能。置身天津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既会惊叹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又会收获现代园艺气静神怡的美感。门票价格:通票140元,普票60元景区等级:AAA营业时间:8:00至17:00最佳游览季节: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
杨柳青年画馆集展示与制作于一体,坐落在华北第一宅——天津市西青区石家大院西侧,原系杨柳青人赶西大营创始人安文忠家的祠堂(安氏祠堂)所在地。复原修缮后的杨柳青年画馆占地623平方米,建筑面积396平方米。画馆建筑颇具特色,由5间两进四合院24间房屋组成。中间有穿堂,将整座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布局相同,皆为四合院式,面阔五间,东西厢房,抬梁式,两坡顶屋顶;所有房屋明间采用四扇五抹隔扇门,次间和梢间下部为海棠池式槛墙,上部为支摘窗;房屋正脊为清水脊,地面为仿古青砖做法,体现了古朴雅致风格。
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座落在西青区杨柳青镇11街药王庙东大街.天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一次重要的大规模攻坚战,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一战.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刘亚楼曾在这里多次如开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为纪念这一使天津获得解放的伟大战役。1962年,当时的河北省政府将指挥部旧地核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将它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修缮后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2号,原为一所四合院式民宅,总面积为280平方米。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解放天津战役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曾设
中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那时,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都会点染,户户都善丹青”之称。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势,采取木板刻印和人工才会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后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一种既有遒劲功力的木刻韵味,又有民族绘画风貌的独特格调。杨柳青年画采用寓意、写实等各种手法,取材于现实生活,民间风俗和历史故事,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并已走向世界。现在,有人到杨柳青镇仍然可以看到杨柳青年画作坊,在这里参观,不仅能了解杨柳青
安家大院坐落于杨柳青当年最繁华的估衣街北,与石家大院一个街南一个街北。它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150年历史。安家大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院落,是北方的四合连套格局。前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内有内门相通,后院分东西两个小院,院中还有清代金银库、文革防空洞等地下遗存物。这三个院落内里相通,结构疏密有度,回还自如,是典型的内宅外院结构。宅院主人安文忠是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是他带动了“民助军需”,以全新理念支援清军左宗棠部远征新疆,以维护中国统一。安家大院是“赶大营”的杨柳青安氏家族的居所。清代同治年间,安氏兄弟四人先后徒步新疆,发财还家,用银两购下了这座豪宅。安家大院从解放以后成为大杂院,前院在文革前辟为“杨柳青卫生院”。此院准
安氏家祠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年代为清代。杨柳青安氏祠堂始建于1720年,原为住宅。1934年,该建筑改为家祠,后几易其主。2001年,该建筑被辟为安氏祠堂并被西青区人民政府批为西青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安氏祠堂进行修复。2003年9月28日,安氏祠堂成为杨柳青年画馆并对外开放。院落中间设穿堂,将建筑分为内、外两进院落。外院立有一通“安氏家祠记”石碑,是1934年杨柳青安氏后代安文忠(字荩臣)所立,由四川总督王人文撰文,杨柳青人戴文熙书丹。碑阴篆书镌刻“享祀不忒”,碑阳为颜体楷书“安氏家祠记”碑文。杨柳青安氏原籍浙江绍兴,一路经保定,过北京,终定居杨柳青。至五世安瑞章时,已是家道中落。安瑞
董家大院时代:清光绪地址:董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猪市大街。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董兆荣修建,占地面积1200平米,建筑面积686平米。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制布局,五间两进双路四合院建筑。较好的保存了杨柳青地区民宅原貌。董家先世从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迁来,此后分为聚德、裕盛两家。光绪初年裕盛号开始向天津城厢附近发展,与天津粮栈斗店、钱庄建立了营业往来联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二月间,由德国兵数百人围攻静海县城,裕盛号当时的管事人是董兆荣以事关静海县城安危,慷慨出资两千两,使静海免遭厄运。从此,裕盛号提高了知名度,民国后家中子弟董绍良、董绍康等去天津就学深造,后均有成就。董家大院位于杨柳镇中心猪市大街,占地面积120
杨柳青火车站时代:民国地址:杨柳青火车站位于杨柳青镇北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912年京浦铁路竣工时建造。占地面积575平方米,砖混二层德式建筑,平面成“口”字形,屋面盖红色筒瓦,陡坡开天窗,正面四间木制月台,两侧边门拱券式券门,保存基本完好。1898年9月,英、德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于1899年5月签定了借款草合同,1908年签定了借款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全长1,009公里。北段自京奉铁路天津总站以南两路接轨处起,至山东韩庄,长626公里;南段自韩庄至浦口,长383公里。两段分别于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开工,1
安氏祠堂年代:清代(公元1720年)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类别:古建筑“安氏祠堂”始建于1720年,距今已有285年的历史,赶大营的先导安文忠即在此出生、成长。该建筑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建家祠,后几易其主。2001年辟为安氏祠堂,被西青区政府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对该建筑进行了大规模修复,2003年9月28日成立杨柳青年画馆,正式对外开放。安氏祠堂座北朝南,由两进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均为青石高台,磨砖对缝,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门前的南运河,川流而过,河上舟船穿梭,两岸杨柳飘曳,田园似锦。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地域民俗文化。
介绍 位于西青区南运河畔的杨柳青镇。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阁中供奉魁星。天启二年(1622)曾遭焚毁,崇祯七年(1635)重建。庆咸丰三年(1853)再次被毁,咸丰八年(1858)再次重建,为砖木结构,三层,六角形,通高15米。六脊瓦顶,有六个龙头各衔一脊,正中为一球形宝珠,设计奇巧。六面檐角悬铃铎,朱椽黛瓦,风吹铃摇,为运河上一景。 天津西青区
介绍 位于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2号。为清末民宅,青砖四合院,有16间房,占地280平方米。1984年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一陈列馆”,由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为陈列馆题写馆名。天津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指挥作战。特别是1949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是在这里发布天津战役总攻令。经过29小时激战,全歼-陈长捷部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 天津西青区
2001年金秋,千年文明古镇杨柳青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坐落于古镇中心的杨柳青广场隆重落成。气势恢弘的广场上鲜花怒放,绿草如茵,喷泉激荡,雕塑阵列,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睹这座凝聚着杨柳青悠久厚重历史文化,预示着杨柳青辉煌灿烂未来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杨柳青广场设计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风格成熟,寓意深刻。它的建成极大带动了杨柳青镇的规划、布局和建设,使千年古镇面貌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广场总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由主、副两部分组成。主广场的国旗、花坛叠水、雕塑喷泉构成广场“心脏”,欧式风格的疏林草地环抱东西形成“肺叶”,其间镶嵌着5个娱乐休闲园;副广场一组罗马柱廊为主体的建筑
天津杨柳青高尔夫俱乐部地处华北名镇杨柳青,总占地3000亩。距天津市中心仅20公里,从北京出发经京津塘高速公路不过80分钟车程。来往交通便利,比邻天津交通干线----外环线,津福公路、津同公路、-公路环绕周围。
介绍 位于杨柳青镇区南部,此段京杭运河旧河道由西向东呈M形走向,开挖的新河道与旧河道相连,形成一个环行河道,全长4.l公里,东起二经路,南至十四街。旧河道适当拓宽,河道上口宽度40米,既能给人视线开阔的感觉,也保证了水体与两岸建筑之间形成适当的空间尺度。整个游览区内有8个主要景点,一个人工湖泊与运河相接,文昌阁就在湖泊的半岛上。向东进发是新建成的明清一条街,尽头是石家大院,随后西边是按照古代风格修造的御河人家一条街,接着便是安氏祠堂,游完安氏祠堂可登上游船欣赏两岸风光,随船前行,就可看到保存完好的关帝庙和报恩寺及普亮宝塔。 天津西青区
杨柳青明清街(又称民俗风情旅游街),坐落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民俗旅游区中心,东临柳口路,西与石家大院为邻,南靠御河景观,北二期古典民俗广场相依。明清街(一期)占地12亩,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东西长156米,南北宽50米,其规划按照中国北方商贸老街风格,采用长街和葫芦罐式相结合的建筑模式,东高西低,整体二层局部三层。依照“明清营造法”设计建设,砖木结构,青砖青瓦,磨砖对缝,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除东西两处屋顶采用大式作法外,其余均采用小式作法。街面宽处不足十米,窄处7米,折线曲街,为求得聚财之意,并参照明式建筑特点,60%的建筑进行彩绘,其余建筑则保持了棕粒、紫窗门的清式风格。杨柳青明清街的落成开放,无疑给美丽的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