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历史沿革

秦代,隶属匈奴,西汉纳入汉朝版图,汉、晋、南北朝时代,乌孙、柔然、高车先后在这里建立势力范围进行游牧。

西魏至隋代,西突厥汗国建立。

唐朝时期,设瑶池都督府,匐延都督府,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宋朝时代为西辽统治,十三世纪初,为窝阔台汗国统治,1309年,今额敏一带为察哈台汗国领地,1628年,准噶尔部落游牧地,1762年,归伊犁将军管辖。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所辖;光绪十四年(1888)隶塔城直隶厅。

1918年,析塔城县置额敏县,先后隶属塔城道、塔城行政区。

1949年,额敏县设有5个农业区和1个牧业区,即:一区(城镇)、二区(上户)、三区(乌什水)、四区(满汉营)、五区(玛热勒苏、也木勒霍林蒙古区);托里牧业区(现托里县全境)。

1953年牧业改造时期,由额敏县析置托里县。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全县又将5个区改为8个公社、六个农牧场和一个城镇,即:红旗公社(郊区)、东风公社(上户)、十月公社(玉什喀拉苏)、胜光公社(满汉营)、突击公社(玛热勒苏)、前进公社(杰勒阿尕什)、后设库鲁木苏公社、二道桥公社、(二道桥库尔特);农牧场即:示范农场(加尔布拉克)、机关农场(阔什比克)、反修牧场(二支河)、红星牧场(也木勒)、卫星牧场(萨尔也木勒)、喇嘛昭煤矿牧场(柯尔克孜库热)。

1981年县镇成立了人民政府。

1984年政、社分设,共10个乡、1个镇、5个农牧场。

10个乡即:郊区乡、上户乡、玉什喀拉苏乡、杰勒阿尕什乡、玛热勒苏乡、二道桥乡、霍吉尔特蒙古民族乡、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喀拉也木勒乡、喇嘛昭乡;1个镇即:额敏镇人民政府。

5个农牧场即:也木勒牧场、萨尔也木勒牧场、二支河牧场、加尔布拉克农场、阔什比克良种场。

2024年7月9日玉什喀拉苏乡变更为玉什喀拉苏镇、2024年7月15日杰勒阿尕什乡变更为杰勒阿尕什镇、2024年12月17日上户乡变更为上户镇,2024年9月10日玛热勒苏乡变更为玛热勒苏镇,2024年10月20日喀拉也木勒乡变更为喀拉也木勒镇。

2024年由139个行政村合并为119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