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史上和西汉版图内被称为“渠犁”,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神爵三年(前59),汉朝在乌垒(今轮台策大雅)设西域都护府。
唐贞观十四年(640),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后迁龟兹),下辖天山以南焉耆、龟兹、毗沙、疏勒等都督府,库尔勒归焉耆都督府管辖。
12至13世纪,库尔勒地区属西辽。
元建立别失八里行尚书省。
库尔勒隶于别失八里。
1758年,清朝先后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在库尔勒实行伯克制,设阿夺木伯克1人,级别三品,属喀喇沙尔办事大臣管辖。
1884年,新疆建省后,焉耆设喀喇沙尔直隶抚民厅,后改为焉耆府,辖轮台、新平、若羌3县,包括库尔勒、和硕、和静等地。
库尔勒属焉耆府,幅员七十余里,人口四千余户,地理位置之重要于焉耆相等而商务繁盛。
1920年新增添焉耆、和阗两道,库尔勒隶属焉耆道管辖。
1930年10月,设置库尔勒设治局,区划仍隶属焉耆行政区。
1939年4月,正式将库尔勒设治局改为库尔勒县,属焉耆行政区辖。
1943年,设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库尔勒县归其管辖。
1950年4月13日,成立焉耆专员公署,6月成立库尔勒县人民政府。
1954年6月,撤销焉耆专员公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库尔勒专署,库尔勒县归库尔勒专署管辖。
1960年12月2日,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县归巴州管辖,为自治州首府。
1979年10月,由库尔勒县分设库尔勒市。
1984年4月,撤销库尔勒县建制,并入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