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历史沿革

奇台县汉代属西域都护府,为车师后部,640年,唐贞观十四年,置庭州蒲类县。

元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

明为蒙古和硕特游牧地。

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回准悉平,始建奇台堡于今老奇台镇。

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拟设奇台县。

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在唐朝墩古遗址西南侧兴建满。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奇台县城,名曰靖远城,始隶巴里坤镇西府。

1853年,咸丰三年,改由迪化直隶州辖。

光绪十五年(1889),奇台县治移至古城子,原治地改称老奇台。

隶迪化府。

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县城东、南、西、北4个镇合并为1镇,原4个镇下辖30个保,合并为12个保,仍辖有323个甲。

农村4个乡辖29个保,原283个甲并为244个甲。

次年,又分为南、北两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宣布和平起义,10月奇台县成立奇台县分会,即奇台县劳军委员会。

改换国旗、国徽、国歌,通用公元纪年。

1950年1月17日,由王克森等6位同志组成奇台县筹粮队,开始了奇台县建政工作。

1950年3月,奇台县城南北2镇合并改设为一区(城关区),农民东、南、西、北4个乡分别改设为第二、三、四、五区,游牧乡改设为第六、七区,下辖49乡(街)、153个村。

第一区辖12个街;第二区辖老奇台、牛王宫、洪水坝、双大门、二畦、平先、七户、隆旧、西滩9个乡;第三区辖上下开垦、新户梁、麻沟梁、半截沟(小水山、营盘滩)。

中葛根、老葛根、塘坊门7个乡、第四区辖洞子沟、吉布库、达坂河(三十户)、东湾、根葛尔5个乡;第五区辖头屯(八家户)、西地(旱沟)、东地、北道桥、二三屯(西北湾个)、小屯、柳树河子、满营湖8个乡。

隶迪化专区。

公元1953年,镇区成立奇台市,原二区分出成立八区;公元1954年隶属于乌鲁木齐专区;1956年区乡调整,奇台市政府改奇台镇人民委员会,12个街政府调为10个居民委员会。

八区归并入二区,五区并入一区,农业乡、牧业乡进行了合并。

全县共有1个镇、10个居民委员会,4个农业区,两个牧业区,29个农业乡、10个牧业乡。

1958年属昌吉回族自治州;1958年8月全县实行公社化,即:东风公社(一区、五区),红旗公社(二、八区),跃进公社(三区),火箭公社(四区),红星公社(菜园子)。

两个游牧区分别划为红旗、跃进、火箭三个公社,为社辖牧场。

下辖乡改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和专业组。

1960年成立第一、第二猪场。

1961年成立12月,将东风公社下属的西地、东地、沙山子、旱台子、坎尔孜6个大队划出成立西地公社,将第一猪场并入奇台农场,将第二猪场与其他大队合并改建为东湾公社,将奇台镇红星公社划改为东风公社直属生产队。

至此全县下属东风、红旗、跃进、火箭、西地、东湾6个公社及县农场、公私合同营牧场及奇台镇。

1963年,奇台农场划归自治区农垦厅。

1964年1月,以红旗公社牧场为基础成立五马场公社。

1969年,奇台县园艺场和县政协园艺场合并成立县园艺场。

1975年5月,变更为老奇台公社(红旗)、西北湾公社(东风)、吉布库公社(火箭)、半截沟公社(跃进)、西地公社(东方红)、东湾公社(红星)、五马场公社(反些、乔仁牧场(卫东)。

1975年12月,划霭虢毓倒缣练幻糯蠖印⒓伎夤缍醋庸荡蠖映闪⒈塘骱庸纭?/p>

1977年,县园艺场升为公社级单位。

1980年,以西地公社坎尔孜大队为主,合并公社林场和良种繁育场成立坎尔孜公社。

1984年6月,奇台县恢复乡村建制,建2镇,10乡(其中2个民族乡)即:奇台镇、老奇台镇、西地乡、碧流河乡、半截沟乡、古城乡、西北湾乡、坎尔孜乡、吉布库乡、东湾乡、五马场哈萨克民族乡、乔仁哈萨克民族乡。

1987年3月,从老奇台镇分出几个村成立三个庄子乡、七户乡。

1989年7月,从东湾乡分出几个村成立大泉塔塔尔族乡。

1994年,西地乡撤乡建镇。

1999年5月,吉布库乡撤乡建镇。

1999年10月,东湾乡撤乡建镇。

2024年11月,奇台县辖6镇9乡,60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

2024年1月碧流河乡撤乡建镇,2024年10月三个庄子乡撤乡建镇;2024年1月9日西北湾乡撤乡建镇。

2024年12月,奇台县辖9镇6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