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历史沿革

据藏文史籍《第吴宗教源流》记载,雅砻悉补野的先祖聂墀赞布从波窝经工布到达雅砻河谷,成为悉补野创始人。

其王位传至第七代止贡赞普时,止贡赞普被大臣洛昂所杀,其一族后裔波杰布逃回波窝,自立为王。

后称波噶南木第巴。

13世纪中叶,元朝及萨迦政权在卫藏、阿里、林芝等地设立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波窝地区隶属乌思藏宣慰使司都元帅管辖,但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

明崇祯十五年(1642,藏历第十一饶迥水马年),噶丹颇章政权建立后,波窝地区仍处在噶南木第巴的统治下,不受其管辖。

清康熙六十年(1721,藏历第十二绕迥铁牛年),出生于工布江达县的贵族阿尔布巴因抵御准噶尔有功,被康熙帝封为“贝子”,一度管理波窝一带事务。

道光十三年(1833,藏历第十四绕迥水蛇年),波窝王大臣唐堆扎布起兵叛乱。

道光十六年(1836,藏历第十四绕迥火候年),清军配合西藏地方政府平定叛乱后,仍委任波噶南木第巴为波窝地区基巧(总管)。

1912年,民国政府设川边特别行政区,在金沙江以西新设14个县,其中包括波窝地方。

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人到波窝,清查户口,核定税额,设立驻曲宗的基巧,下设波堆(又称倾多,上波窝地区)、波麦(又称易贡,下波窝地区)、曲宗3个宗。

1950年10月,成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波堆、波麦、曲宗3个宗归其管辖。

1951年11月,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驻波密第二办事处正式成立,辖波堆、波麦、曲宗3个宗及白玛桂溪(墨脱)一带。

1954年,波堆宗更名为倾多宗,波麦宗更名为易贡宗。

1959年5月,昌都基巧办事处所辖的倾多宗、易贡宗、曲宗3个宗划归塔工基巧办事处。

同年7月,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西藏地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案》,其中将倾多、易贡、曲宗3个宗合并,设立波密县,隶属塔工专区。

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倾多、曲宗和易贡3个宗,合并设立波密县,隶属塔工专区(是年2月,塔工专区更名为林芝专区)。

1964年7月,林芝专区撤销,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

1983年10月,恢复林芝地区,波密县复归林芝地区。

2024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波密县隶属林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