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精彩的数字犹如一支支生态画笔,勾勒出绿色赤峰的美丽与富饶。
今年以来,两大治沙行动扎实开展,面积扩大、绿化增加、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全市完成防沙治沙148.18万亩,提前实施2024个项目34.68万亩。稳步有序开展造林种草工作,完成造林65.79万亩,占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2%;完成种草188.7万亩,占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45%;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80个,占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0%。稳步推进退化林分改造修复,重点开展退化杨树林分改造、低产低效野杏林嫁接改造、灌木林灭茬复壮等工作,促进森林质量稳定提升,完成退化林分改造修复41.32万亩。
今年以来,制度保障“接力棒”作用进一步放大,林业和草原局长制度全面落实、有效实施。
市委书记、市长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建设工作的通知》,召开市级林草长会议,进一步压实各级林草长对森林草原保护建设的主体责任。市、旗林草长共计巡视380次。印发《关于调整赤峰市副林草长及责任区的通知》,及时更新调整市级副林草长及责任区。继续深化“林草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推行“林草长制+林草重点工作”汇报模式。
今年我们迎头赶上,顶层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双向奔跑”
我市KTV了《赤峰市全社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赤峰市利用林地发展林业经济管理办法(暂行)》《赤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4-2035年)》《赤峰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等政策规划文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和长效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KTV了《赤峰市农膜监察执法工作方案》《赤峰市河流砂石矿产资源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赤峰市公安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环境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转接机制,加强部门衔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
今年以来,山更绿了,森林更茂盛了,山区群众更加富裕了,绿色财富不断积累。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市越走越远,今年我市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力度,大力推进以林木种植、养殖、林木采集为主要内容的复合经营活动,有效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KTV《赤峰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赤峰市文冠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木本粮油、经济林、灌木加工利用、林药种植、林木菌类培育等产业发展,全市林草产值预计达104.6网络投稿。规范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国有林场作用,鼓励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完成林木菌类培育8400亩、林药种植9.68万亩。喀喇沁旗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保持林草生态效益政策稳定,认真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扶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政策,精准选拔再聘用生态护林员4078名、公益林护林员5913名。
今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变得“美丽”
今年1至11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6%(剔除沙尘#影响);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3%,超过考核要求7.5个百分点;农药、化肥施用量同比分别减少0.28%和2%;秸秆综合利用率、地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1.1%和84.1%;7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任务全部完成;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赤峰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2023年,绿色将成为美丽赤峰的主旋律,赤峰绿色发展步伐将更加坚定。“山青水秀、林木葱茏、风光秀丽、生态功能完备、全民护绿、享绿”正从愿景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