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历史沿革

武定原为“古荒服地”,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地。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属益州郡。

西晋武帝泰始六年(270年),武定属宁州建宁郡。

南北朝时,分属晋宁郡和建宁郡。

隋朝为南宁州总管府昆州(今昆明)辖地。

唐初属南宁州总督府地。

贞观六年(632)罢南宁州总督府,以其辖地归属戎州都督府。

唐南诏时,为三十七部之罗婺部。

永泰元年(765)属拓东节度辖。

宋代大理国时仍为罗婺部隶威楚府。

蒙古宪宗四年(1254),罗婺部首先归附,七年(1257)立罗婺万户府。

元至元八年(1271年)并仁德(今寻甸一带)、于矢(今贵州西部盘县、普安一带)2部入罗婺部,更置为北路,设北路总管府。

至元十二年(1275)将仁德、于矢分出,各立路府,改为武定路,属云南行中书省。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

万历三十五年(1607)罢称军民,为武定府和曲州。

清初仍为武定军民府(何时恢复军民府无考),属云南布政司,领和曲、禄劝2州和元谋县。

乾隆三十年(1765)裁军民府为武定府。

三十五年(1770)裁和曲州,降武定府为直隶州,领元谋、禄劝2县。

1913年4月,废直隶州,改设武定县,属滇中道。

1916年道废,直属省。

1949年12月14日武定解放,成立武定县临时军政委员会。

1950年1月19日,撤销临时军政委员会,成立武定县临时人民政府,所辖19个乡镇统一建立行政委员会。

同年6月8日武定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0年武定设专员公署,辖安宁、富民、禄劝、罗次、武定、元谋六县。

1951年为各族各界联合人民政府。

1953年3月武定并楚雄,属楚雄专区。

1957年改为武定县人民委员会。

1969年为武定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改为武定县,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