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开“五尺道”,置吏。
西汉为犍为郡南境。
东汉永初元年(107)析置犍为属国。
三国蜀改置朱提郡,治朱提县,属庲降都督。
西晋属益州。
东晋属宁州,析置南广郡,治今盐津县。
南朝宋朱提郡更名南朱提郡,析置北朱提郡,治今永善县。
北周置恭州,治今昭通市。
隋仍置恭州,并置协州,治今彝良县,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改恭州为曲州,又析协州置靖州,皆属戎州都督府。
南诏为乌蒙诸部,属拓东节度。
宋代属潼川府路。
元初置乌蒙路(治今昭通)和芒部路(治今镇雄县),属云南行省。
元至元元年(1335)改属四川行省。
明改置为乌蒙府和和芒部府,嘉靖五年(1526)改芒部府为镇雄军民府。
清雍正五年(1727),乌蒙、镇雄划归云南,并划平夷长官司南半属乌蒙府,辖境北抵金沙江。
六年镇雄府降为镇雄州,属乌蒙府。
九年改乌蒙府为昭通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镇雄州为直隶州。
1913年废府、州存县,属滇中道。
1916年废道,县直属省。
1942年置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昭通县。
1950年置昭通专区,会泽县划入。
1958年会泽县改属东川市。
1970年改昭通地区。
1974年增辖水富区,1981年水富改县。
2001年,昭通地区改昭通市,原县级昭通市改为昭阳区;8月,建立昭通市政府。
2024年,水富改设县级市,由昭通市代管,昭通市辖11县市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