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 > 绍兴市 > 越城区(滨海新区)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滨海新区)历史沿革

因为范蠡所筑,故称蠡城,又称句践小城、山阴城、子城。

隋开皇十一年(591),越国公杨素,以越州系其封邑,将郡城加广至周围45里,名曰罗城。

此后虽历代皆有修葺,但城址未变,规模大体保持原样。

城区初为越都,后一直为会稽郡、越州、绍兴府和山阴、会稽两县之治所,并一度为南宋临时首都和明末鲁王监国之所。

南宋绍兴府城置5厢、96坊;元代改厢为隅,设4隅、137坊,置录事司掌之;明废录事司,4隅划归山阴、会稽两县分掌之;清袭明制,仍设4隅,坊里数时有变化。

1939年城内置昌福、汤公、长安、蕺望、孝义、南大、咸欢、辛植、美政、大善、秋瑾、水澄、越王、大云、锡麟、上大16镇。

后并为秋瑾、元培、汤公、成章、鲁迅、锡麟6镇。

1935年10月合6镇称越王镇,设90保、1228甲、21382户、92455人(1948年1月统计资料)。

1949年5月绍兴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以绍兴县越王镇,置绍兴市,隶绍兴专区。

1950年5月合绍兴县、市,称绍兴县,置城关区。

11月,城关区复改绍兴市,隶绍兴专区。

1952年撤销绍兴专区,绍兴市改为省辖。

1953年划归宁波专区管辖。

1958年2月撤市属绍兴县。

1960年8月改置绍兴市人民公社,隶绍兴县。

1962年1月复置绍兴市,废市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废市,置城关镇,隶绍兴县。

1964年为绍兴专区区治。

1979年复置县级绍兴市。

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设越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