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
  二、词人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正如前人吊之诗:“作个才子真绝代”。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四、词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词文,弄清词意:
  2、教师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五、诵读: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六、李煜为什么而愁,又是怎样抒发愁情?我们具体研习诗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让作者睹物思人,想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令人伤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点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运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显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又像那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绵长。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9、我们讲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 ﹑豪放两大流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是豪放派诗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力量;以秦观、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是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感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听一听、读一读
  欣赏邓丽君的《几多愁》并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诵读《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读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2、意读 提示:读注释一,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词,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四、知人论世 (引出对李煜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为“违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在41岁生日(七月七日晚)时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词中不假思索的表达他对过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因此触怒宋太宗被赐毒酒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了。当然《虞美人》也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评价: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五、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教学设计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作者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
  5.在诗句“只是朱颜改”中,改变的仅仅只是朱颜吗?
  明确: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明确:(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明确:这是以水喻愁﹑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啊。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发人深思,引人共鸣。
  六、本课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七、拓展训练,写出你所知道的写愁名句。
  写愁名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八、随堂练习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业: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写出自己的赏析。
  浪 淘 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3

  一、投影呈现:
  故都金陵的画面,配上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讲述一个悲伤凄婉的历史故事。
  (课件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里,有一个面容苍白泪眼朦胧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可还是无法逃脱亡国被俘的命运。在这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陷入敌国之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着,北上东京,被囚禁在汴京。大宋王朝封他为“违命侯”,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了阶下囚,只能日夕以泪洗面。在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曾经属于他的“三千里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抑止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就在他的住所命歌伎作乐,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声闻于外,一个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恨,宋太宗听后龙颜大怒,于是派人送来毒酒,最后,度日如年的他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二、这是一段伤感凄婉的历史,故事中的他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字: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身分:国主词人
  李煜很特别,首先,他的生辰和祭日是同一天。……然后,他有双重身分,既是一代君主,也是一代词人。作为一代帝王,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词人,李煜却是唐五代时期最出色的。虽然他前期的词大多写的是宫廷享乐生活,但他后期词多是写亡国的哀伤和悲痛,都是他内心真实的感情抒发,它的内容深度已远远超过了作者的一己之悲,扩大和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因此后人凭吊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三、读
  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仔细听读。稍作评析。从感情基调、语调、语速等方面。
  听范读,生再读。
  四、议
  师:要好这首词,一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大家说说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
  师:联系背景,结合全词,大家说说李煜的有哪些愁。
  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家庭的支离破碎对往事的怀念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命运
  投影呈现:
  亡国之恨
  思家之苦“愁”
  往事之怀
  命运之叹
  你们看看,李煜的愁多不多?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恰似一江春水向春流”他用什么手法在写愁?比喻。用春水喻愁,一江春水是我们能见的具体事物,而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他这样一比,我们就感觉到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是一江愁水!
  在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咏愁的句子,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1)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联系另外一首)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李煜另外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五、小结
  我们说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对于他人的愁苦,我们一般寄予深深的同情和安慰,但是对于李煜的愁,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李煜因为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使得百姓遭殃,生灵涂炭。所以他的愁本身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他这首词千百年来打动读者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美。
  六、听
  听邓丽君的《几多愁》,再次感受一下李煜的千古愁情。会唱的可以跟着哼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2、培养吟诵习惯3、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教学设计]初始年级学习诗词培养兴趣为第一要事。所以我选了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这首词的成就很高,被誉为“词中之帝”,词中情感核心是愁,这是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一种体验,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这首词声律与情感的谐和程度很高,可以说声情并茂,适合学生学习吟诵,感受词的韵律美。
  围绕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有:导入;初步感知(初读,感受愁味,把握感情基调再读);逐句分析,把握词人的情感世界(先名句后其它,体味感情,点出重音,逐句读,小结回到名句再读全词);自由朗读回味;竞读;欣赏配乐歌唱,凭吊词人;总结欣赏方法;推荐拓展赏读的词作〈乌夜啼〉。
  【教学过程】
  课前自修
  1.请同学们查阅有关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准备讲述作者故事。
  2.请同学们至少查阅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赏析文章,仔细阅读、体会,准备课上发言。
  3.了解有关词的常识,熟读词篇《虞美人》。
  课上导读
  (一)导入
  1.导入齐背《相见欢》,进入学词的情境。
  2.作者先复习李煜简介,然后由词的发展长河之中去把握李煜词的地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古诗发展到唐代达到极致,好诗几被人们写尽,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李煜何许人?投影。仅活了41岁。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今天我们学习他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被誉为“词中之帝”。)
  (二)初步感知
  3.齐读一遍。(看到别人推荐的好词,我们首先会做什么?好习惯!)
  4.深入了解一首词一定要了解作者及写作的具体背景。(请同学介绍,投影)
  5.回顾李煜词分期(投影)。听读《虞美人》,感受作品的写作时期。从哪儿感觉出来的?
  6.点明词的情感核心——愁。(作者是怎么写的?)
  [也可:点拨语调语速,再读感受愁味。读了两遍,大家说说哪句写的最好,你最喜欢?]
  (三)逐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7.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这首词可谓声情并茂,形象传达出李煜的满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8.分析前六句,体会“愁”的具体内容。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每句都可从通其义,析词悟情,点明重音,点拨吟诵几个方面把握。)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结:[(用一句话说出整首词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绪有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的心扉,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可与谁人说?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动郁积,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冲决一切之势:(齐读最后两句)
  生读自己描述的写诗情景,营造氛围。
  齐读全词,梳理把握作者细微的心理活动全过程。
  (四)用置换法联想法再读全词。
  1、师范读。点拨(高低、长短、节奏、重音、情感变化,以情运声。)可分散到第三环节,逐句分析后顺势点拨,朗读。
  2、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组竞读。
  (五)快速背诵。
  (六)回味。词不仅可以吟诵,还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静静回味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凭吊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绝代词人吧!
  (七)仿写展读:积累的目的是创造。郑晓溪《虞美人》
  (八)总结赏词的方法。(读,背,析味,唱,仿)
  【作业】拓展赏读李煜的《乌夜啼》(投影)
  【补注】
  一个亡国之君能如此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史属罕见,传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将他毒死的。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王国维:后主之词可谓以血书者也。
  【板书设计】
  薄命君王,绝代词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之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物是人非
  问有几恰似水向
  君能多愁,一江春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李煜词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4、品味秦观词的情致理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词。前面一首我们一起学习,后面一首同学们自学。
  先学习《虞美人》。(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961——975)。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他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是后期作品。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41岁生日那天晚上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祖闻之大怒,赐酒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三、诵读诗词。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提示:要朗读得好,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3、听朗诵录音(边听边注意重读和词的感情基调)
  提问:听了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
  整体:音调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提问:刚才录音里哪些地方重读了?
  局部:
  (1)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
  (2)舒缓悠长:月——明——中——向——东——流——
  4、分组朗读(一二组//三四组,一组读,另外一组评价)
  5、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请问:全词中哪个词最关键?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
  2、既然词眼是“愁”,我们再次带着“愁绪”有感情地朗读词,边读边思考:词人为什么“愁”?
  明确:怀想故国
  板书:(怀想故国)愁
  3、师: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的愁,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请学生讨论)
  (1)“春花秋月”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是如何用它传达愁绪的?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4)又东风
  雕栏玉朱颜春水
  同学们刚列举的都是带有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意象”。正是透过这些物象,我们才能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词人心中的“愁”: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五、描述意境
  此刻词中意境已经如画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请同学们回顾两分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词中的画面。要有景有情,有细节描写。
  六、学了这首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最喜欢哪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七、拓展升华
  这种将抽象的情感化作具体的物象,在诗词中很常见。请同学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愁的形状
  问君能有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愁的数量
  八、小结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最后请让我们用最虔诚的心、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把词有感情地背诵一遍,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家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九、引入《鹊桥仙》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啊?(中国情人节)在这一天,李煜无限凄楚地度过了他41岁的生日,而对大多数有情人来说,这一天无疑是美好而浪漫的。经过漫长的等待,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将是怎样的一幅天堂相会图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秦观的《鹊桥仙》(板书课题)
  十、作者简介:(出示小黑板)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十一、朗读课文
  1、请两位同学朗读
  2、点评
  3、教师范读
  十二、自学课文
  1、[引]刚才我们从景和情入手,品味了上首词的意境。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景和情入手,来探究这首词的意境。自学这首词,并用简洁的框架图列出提纲,我请同学上来板书。
  2、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示。
  3、教师总结。
  十三、名句鉴赏
  这首词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值得品味的'是“金风玉露”一语,它不单是指秋天的风露,我们尽可放开去想——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探讨词人的爱情理想
  “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一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3、你同意作者的爱情观吗?
  十四、小结: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对相爱的人来说,长厢厮守朝夕相伴无疑是甜蜜的,而远隔千里默默想念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总之,心中有爱就有幸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6

  一、导入:以歌曲《虞美人》导入。
  师:(音乐结束)通过聆听歌曲,我们对李煜的《虞美人》有了直观的感受。现在,同学们大声地齐读这首词,将你从歌曲当中感知的情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虞美人》李煜,起。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世界,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李煜。(板书)(出示PPT)
  二、出示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李煜在词中表现出的情感。
  2、体会词中运用到的主要表现手法。
  师: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朗读学习目标。(出示PPT)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就来看看虞美人,虞美人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作者是?李煜。正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知道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所以同学们现在根据注释
  ①来了解李煜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出示PPT)
  师: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继承帝位,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他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尤以词著称,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南唐都城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被宋兵攻破,李煜投降,被送往东京(即今天的开封),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阶下囚,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在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师:这是我们根据注释①了解到李煜的文学常识及其写作背景。现在老师再补充关于李煜的文学常识。李煜虽然是国君,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他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其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PPT)
  师:清代词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PPT)王国维对李煜的词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认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寥寥无几。所以根据刚才的经历来讲,作为国君的李煜是薄命君王,而作为文人的李煜呢则是绝代词人。所以后人有写诗来感叹李煜的遭遇,“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出示PPT),这两句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李煜的了解,再一次大声地齐读《虞美人》。
  师:同学们读得还是不错的,声音洪亮。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这首词里边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呢?(生回:愁)那我在接着问同学们,那么在这首诗里边李煜的愁有哪些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经历还有词的句子实上有“亡国之愁”那大家能不能从诗句当中找出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国”指的是哪里啊?(金陵,南唐金陵),那么这里不仅仅是金陵,因为金陵是南唐的国都,一个国家的首都应该也象征着一个国家对不对?所以这里的故国指的既是金陵又是南唐。那么作者说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又是什么意思呢?不忍心回忆。为什么不忍心回忆呢?因为国家灭亡了,回忆起来让人伤心,让人悲痛欲绝。那还有没有呢?“朱颜改”朱颜改怎样呢?概括时光的流逝。朱颜是什么意思,容貌。朱颜就是容颜这里是指哪些人的容颜?(宫女)代指宫女,代指宫女的容颜。那我们在想想,这里仅仅指宫女的容颜吗?时光的流逝,他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发现了变化,以前宫女的容颜也变老了。那么这里又表现了诗人愁什么呢?他这个时候是身在哪里?(东京)那他写的雕栏玉砌、朱颜是哪里的?(金陵)那他在东京想到金陵的雕栏玉砌和朱颜,说明了什么?(思乡之愁)。我们再看这一句“往事知多少”这个往事指的是什么?过去。李煜过去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前是什么地位?帝王。作为帝王来讲他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荣华富贵。地位非常的高。这段往事难道只指他的物质生活吗?有没有精神上的`?那个时候他精神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生活快乐不快乐?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应该是相当快乐和自由的,而现在李煜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是阶下囚。生活还是自由的吗?快乐吗?所以他的愁还包括对以往生活的留恋和感叹。那我们再看一下,作者两次提到了月亮,那两次呢?月亮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并且他有特定的含义在里边(思乡之情)。那一般都是什么人思乡呢?(游子,远在他乡,思乡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那这时候的李煜是在什么地方呢?在狱中,在他乡的狱中。李煜也是一个游子的身份,客居他乡,自然而然会有思乡之情,与亲人之间的离别和分别,所以愁还包含离别之愁,离别之痛。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李煜的愁非常丰富,有......。
  师:所以,让我带着李煜的深深的愁叹再一次的齐读《虞美人》。
  虽是说:“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从君王到阶下囚......(PPT),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你觉得用了哪些手法?比喻、对比、设问、象征。那你说有这些手法,哪里体现呢?先说比喻,那句体现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既然有比喻,那肯定有本体和喻体。那我问你,这句的本体是什么?(愁)那喻体是什么?(春水)。把愁比作春水,这一句是千古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写得很好。所以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他好在哪里啊?哪个地方有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变和不变的对比,变得是人,不变的是雕栏玉砌,是物)“小路昨夜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东风”指春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自然界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常,写出了诗人的伤感,愁思)什么叫设问呢?自问自答。所以设问肯定要有问和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象征是天上的明月象征着思乡之情。
  师:直接抒情。直接说出自己的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景抒情,那我问一下,借了哪些景呢?这些景都是什么景?是乐景还是哀景呢?李煜是什么心情的啊?哀愁的。除了我们刚才的分析之外,我们看他的哀愁之前还体现在哪里?“春花秋月何时了”了是什么意思?了是终止。春花秋月这么美好的景象,我们一般人都巴不得它能停留的时间能久点,可李煜却问,你什么时候结束啊?那么李煜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他要这么美好的事物要赶快结束?因为他的愁,他的什么愁啊?他的亡国之愁。美好的景物只会引起他的伤心,那么可见他的感情是借乐景抒哀情或者是(反衬)。虚实结合。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虚写的是故国,实写的是小楼。哪些是故国,雕栏玉砌,朱颜,往事,这是作者的想象。还有夸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无穷无尽的春水。
  师:最后,我们来给这首词做一个小结。在做小结之前,同学们想想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李煜在词中表现出的情感。
  2、体会词中运用到的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诗歌运用(对比、比喻、设问、象征、借景抒情、夸张、直接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思乡之苦、往事之叹、离别之痛)感情。
  师:结束词。
  这首词是后主的绝命词,感情深厚强烈。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让我们一起背诵《虞美人》,再一起品味这用血写出的文字。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收集含有“月”的诗句以及写“愁”的诗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引下赏析作品,掌握解读诗歌的几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的意境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提问学生,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风格流派:
  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别是一家,自成一体),姜夔的风雅派(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周邦彦的格律派(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具体体现在章法、句法、练字和音律)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南唐后主,精通音律,巧诗词书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候”。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后主没有什么可称赞,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虞美人》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篇。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深切的怀念之愁,这是一首亡国之音,更是一首绝命之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六.赏析讨论
  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2、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拓展延深: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③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小结: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幽%C
  阅读诗歌常用方法:
  (1)诵读涵咏;
  (2)知人论世;
  (3)入情入境。
  4、我们该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比较本词和李煜前期作品《浣溪沙》,看看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红日以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评析]
  彻夜不废的宫廷歌舞,很难想象有如此疯狂---日高三丈了,舞兴却还正浓。兽形的炭料燃尽了,再一炉炉依次添加。红绵铺成了地衣,随舞步旋转起皱;舞点飞旋的佳人,已顾不得金钗从发髻滑落。酒无疑香醇上好,偏嫌它品味中下;唯恐污染了口鼻,便不时拈花来嗅。这里的歌舞已够令人炫目,便殿的盛况更不难想像;且听阵阵箫鼓之音,那歌舞才入高潮!
  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多表现宫廷的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常表现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剧痛。作为一国之君,李煜是不称职的,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步伐,而作为一个词人,他又是最优秀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后期的作品可以说字字看来都是血,深深闻之俱是泪。李煜以其赤子之心,纯真之情,历山河变色,江山易主之巨变,饱尝国破家亡之悲愁,于深哀剧痛中浸出可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七、总结:
  唐诗宋词是一个又一个意境,或清幽宁静,或色彩绚丽,或田园牧歌,或边塞长风;唐诗宋词又是一份又一份心情,或慷慨激昂,或沉郁悲凉,或别离相思,或落魄失志。让我们走进诗词,穿越时空,走进那一个个诗魂,追随他们的脚步,畅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体悟人间的苦乐心酸,感受生命的美好,品味真情的可贵。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诗意,少一些浮躁,让平常的生活处处洒满和谐的阳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8

  一、教材及学情等分析:
  ㈠、教材分析:本课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㈡、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学生学习诗词气氛浓,热情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养成了充分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㈢、考情分析: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6分或8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㈡、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㈢、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㈡教学难点:
  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
  读——悟——探究——品味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失去江山的.李煜整日以泪洗面,写出了最绝望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一首词:忘不了我的如画江山——走进李煜的《虞美人》(出示幻灯片)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出示幻灯片)
  三、作者简介:
  由学生介绍,根据可下注释,教师补充。
  四、介绍词牌: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㈠虞美人: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㈡词牌名——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找学生朗诵诗歌,指导读音断句。(出示幻灯片)
  (二)由学生自由朗诵。听录音,然后齐读。
  (三)指导诵读:(出示幻灯片)
  总体要求,诵读时语调,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诵读提要:
  ⑴前句声渐强,情绪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
  ⑵后句声音渐弱,沉浸到往事回忆之中,感慨万端的“知多少”宜放慢语速。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诵读提要:(设想自己是抒情主人公,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悲情。)
  ⑴前句以平淡的语调,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
  ⑵后句注意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诵读提要:(要有物是人非之感,诵读时把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
  ⑴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悲哀。
  ⑵“朱颜改”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提要:(整首词情绪的高潮,诵读时要把这种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⑴“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
  ⑵“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三)听录音,然后齐读。
  六、研读课文
  (一)问题: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
  ——愁。
  (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三)思考题: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⑴问题: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明确答案: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⑵问题:“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答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风花雪月,至尊的地位等等。
  ⑶、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一次对比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短暂无常)—----(永恒不变)
  虚(回忆)———实(现实)
  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⑴问题:“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答案:“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二次对比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永恒不变)————(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⑴问题: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明确答案:⑴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⑵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⑶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三次对比
  雕栏玉砌————朱颜改
  (没变)————(人变)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4、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⑴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⑵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⑶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⑷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5、小结:(出示幻灯片)
  这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借代,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七、探究:(出示幻灯片)
  问题: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
  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明确答案:
  1、生活的巨大转变: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
  2、作者本身的性格敏感懦弱,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加上这种巨大的生活落差,作者心中的愁肠百结,用词表达出来,字字血泪、感慨深重。
  3、《虞美人》中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
  八、拓展:(出示幻灯片)
  (一)字字血泪
  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二)赤子之心
  1、王国维说过后主是赤子之心(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暇,有一种清澈的魅力,是那么的纯洁、真诚、坦然)。
  2、他往往采用直写心意的那种抒情手段,把自己的整个心灵一下子捧到你面前,让你一览无余,那你就不得不被他那种毫不保留的真诚所感动,就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3、作为俘虏他学不会谄媚主上换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但至少应该沉默,不剖露自己,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他却一遍遍在唱着自己的家国之恨。那么真诚,那么的令人痛彻心扉。
  (三)命如玄机
  1、这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他绝命的一笔。
  2、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只能含着一汪血色撕心裂肺地感慨——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啊!
  3、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4、身为一国之主的他,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而因在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称“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四)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九、听音乐。欣赏:《虞美人》《相见欢》(出示幻灯片、播放音乐)
  感受:李煜的赤子之情,
  探究:李煜的精神世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9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
  2、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理解诗句意思
  3、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透过诗句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由刘涛、吴奇隆等主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谁能说说这部剧的大致内容?
  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师: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悲情皇帝让人惋惜。还记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这首词。
  师生共同赏析由费玉清演唱的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自读。在词中给生字注音,指名学生读。
  2、欣赏名家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灯片展示朗读节奏。(播放名家诵读片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出示幻灯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5、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明确:写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等。不变的是春花秋月、故国明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变的有往事、朱颜等。
  6、你认为全词的词眼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通过写春风吹拂、月夜登楼,回首往事,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以及从云端跌入深渊的无奈和愁苦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做俘虏时写的作品。上片写往日春花秋月的美好,但往事已成陈迹,不复存在了。下片紧承上片的“故国不堪回首”抒写内心的痛苦。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六、拓展连接
  1、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江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3、你还能说出写愁的句子吗?
  明确: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⑥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七、板书设计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八.课下作业
  展开合理的想象,试将这首词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这首词,几乎是高一年级所有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但是笔者深信他们中真正读懂这首词的人绝对不在多数。一首词,如果只以升学为目,从应试角度来切入教学,是绝对不可能落实诗歌鉴赏的“审美”目标的。为此,我按照我的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设计了这个案例。目的是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切入教学,以收获审美素质和应试能力“双赢”的结果。
  教学班级:浦江中学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
  课时安排:每班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李煜《虞美人》属于婉约词派词作,也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的成就。我们师生在互动中,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朗读、诵读、体悟、熏陶、研习中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
  这首词椐说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端悲苦的。窗外,春花秋月依旧绚丽;窗内,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命运多舛的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往事知多少”的感叹。“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后主归来宋以后又过了一年。一个又字让李后主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
  下片,“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像与慨叹:“雕阑”、“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亡国后,李煜由一国之主一下跌落为阶下囚,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问,他对国家和自已一生变化的痛苦回味。最后,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拷问:“问君能有几多愁?”诗人自问自答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里,李煜又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起来,将一已之悲化为人类的悲情。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该词是“笔落惊风雨”专题中的一首宋词,该专题重点展示了中国宋代文学的巅峰形态之一二,分为三个板块。“词别是一家”选择了四首婉约派词作,《虞美人》语言并不艰深,也无典故,在词句的理解上并没有多大难度。但是本词艺术成就极高,真正读懂它并非易事,由此提高鉴赏水平也非常困难。把握该词重点放在感悟作者的情感内涵,同是注重词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艺术评价等,其次把握中国词的赏析方法和基本的赏析术语。
  初中的时候已经了解了词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深化与拓展。初中重在背诵、吟咏、体会与欣赏,高中重在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与鉴赏评价。
  三、学情分析
  本词上下阕各28字,共56字,虽是双调,却很短。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适宜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情景化。可以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回答和提出的问题,按照内容和形式两大块分类整理,选择学生的典型答案或普遍问题制成幻灯片,并在其答案或问题的后面,缀以相关学生的姓名,激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整个课堂可采取以问题为线索,以内容为推进的模式展开。
  四、教学目标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培养审美情趣,增强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时空的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写法。
  2理解在文学鉴赏中“形象往往大于思想”的艺术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与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上采取教师要适时作简明扼要的提示,点燃学生鉴赏词的激情,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七、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检索资料或根据手头资料,完成下列学案。
  写一则有关词这一体裁的一般知识的说明文,参照有关资料写一个《李煜小传》,背诵并默写全词。
  教师要阅读《全宋词》中的所编辑的李煜的词作,具体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其作品的艺术特质。准备邓丽君的《几多愁》碟片,准备好制作的幻灯片。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
  教师解说:
  李后主作为一代词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之一,下面请听邓丽君的《几多愁》。请同学们跟着旋律默诵歌词。
  2出示多媒幻灯片,填写李煜的小档案。
  教师明确并幻灯片展示。
  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国籍:南唐身份:国主,词人信仰:佛教
  (二)疏通文意。
  1“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学生甲:李煜身陷囹圄,放眼窗外,春花秋月空有好风光,而自已成为阶下囚,纵有千种风情,也与我无缘。
  学生乙:李煜触景生情,无限感慨涌现心头,亡国之君的失落、惆怅、无奈、悔恨、寂寞、怨哀、伤感、怅恨,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句中的充分体现出来了。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学生甲:往事如烟,世事难料,众多后宫佳丽,无数信臣利卒,都臣服李后主的脚下。
  学生乙:美女如云,艳如桃花,饮酒赋诗,好不逍遥。
  学生丙:弦歌悠悠,如一江春水,不可遏抑,词性大发,毫无节制。国运衰微,词性勃发使然。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是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精神层面: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教师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的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4“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的含义指哪些?
  学生:李后主身陷囹圄,触景伤怀,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一国之君,只有悔恨交织,抱恨终生。想当年,后宫佳丽三千,轻歌曼舞,逍遥自在。
  学生:李后主从一国之君沦为囚犯,心力交瘁,形容枯槁。想当年,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如秋波,如今自己的容颜凋零,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教师颔首一笑,露出满意的神色:这位同学形象地说出了“朱颜”的含义,并且用语优美隽永,富有文采。
  有一位同学不以为然,一脸不屑的目光,让人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
  教师微笑着对这位同学说: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老师我们是否理解的太深奥了一点罢。这位同学淡然地说。
  教师点了点头说: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特别关注自己的体验,重视原始阅读以后的原始理解。
  这位同学说:这个“朱颜”就是“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吧。
  教师微微点头,沉默了几分钟,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这句词句。
  最后教师明确:我们是否可以把“朱颜”理解成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的容颜,国家的容颜,当然也包括“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
  5“问君能有几多愁?”是他问还是自问?为什么?
  学生:这个“君”就是自己,“问君”就是问自己。问自己体恤黎民百姓乎?问自己兀兀穷年治理国家大事乎?问自己沉湎酒色听信小人乎?问自己词性大发不问国事乎?
  一位多情善感的女生戚戚地说:“问君”最好理解成问他人。这个人能够倾听李后主的满腔激情,能够谅解李后主的种种过失,能够融化李后主的无限愁绪。
  教师明确:是自问也可以是他问。作者的愁情,问天问地皆不知,愁肠百结惟有自已最明了;也可以说是上天在问作者,作为国君,你何以沦为阶下囚?你的愁,是你没有勤政的苦果,这愁里包含着几多悔啊!
  (三)把握主旨。
  1如果我们把“愁”作为本词的核心情感,那么,作者的愁有哪些?
  教师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2以水喻愁,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眼泪。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成为千古名句。
  出示学生的回答的幻灯片,讨论、自由回答,不求答案的统一。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九、板书设计
  一江春水向东流
  往事之哀对比问答隔句相承
  亡国之痛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物是人非词中之帝
  十、作业设计
  1早读诵读作业。
  2课后书面作业。
  请用“一言心得”写下这次词鉴赏的体会,如有兴趣,可以自填一阕《虞美人》来表达。
  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张泓:看到上面这首《虞美人》,我真的很难相信是自己写出来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周二上午的语文课上,张老师让我们创作一首自己的《虞美人》时,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因为在这以前,我最多也只是背诵李煜的《虞美人》,并未对其有更深入地理解。听了张老师的课后,我懂得了写词的基本知识,也有了创作的`冲动。但真正动笔起来很困难,不知如何下笔。于是经过反反复复地思考,终于写成了以上这首词。虽然在您的讲评中,我看到了词中还有很多漏洞,可我并不觉得失败的可怕,我懂得了第一次创作词的快乐和艰辛。这首词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也许别人看了还很可笑,但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写词的乐趣。几十年以后,也许这首词记不得了,但这次经历是我的莫大财富。
  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问来生何去何从?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张忆:上次的语文课太有趣了,张老师同我们一起分享了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这首词写成了,左看右看,倒有点意思。
  当然,经过老师的讲评后,我也发现了这首词的缺点。首先,词的后半部分与原词的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另外,本词的最后两面句话也很平庸。纵观古今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结尾,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期待着自己能够写出一句有震撼力的词句来。
  例三:青山秀水何处寻?江南梦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墨绿屏障几时回?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陈萍萍:一个女孩的人生是一个多梦的人生,身处花季,多情善感,一阵寒风,一片枯叶,一曲旧歌便常常让我心潮澎湃。上了这节课以后,心中久久不平静,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乎?
  晚上在宿舍,窗外青蛙引吭高歌,窗内室友鼾声如雷,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思想感情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当我把几句想说的话中同韵的字写在纸上,然后慢慢凑出了意思连贯的句子,最后成了一首完整的词。我觉得这一过程妙不可言。
  隔了一个星期后,泠却了很多。听完老师的意见,又发现许多地方需要修改。这次填词,我才发现,原来真正有感情的时候,文字是从心中流出来的。我在填词的过程中,我也成长了,这是多么好的成长方式。
  例四: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梦?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吕扬:以前自己总是写诗填词,但仿佛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里恰当,哪里不恰当。这次经老师点评,受益颇多,明白了应当仔细推敲字词,不可潦草了事。我想尽可能的模仿原作,押韵停顿,有板有眼,但意被形式所累,词的意境不够好,没有韵味。但我想,注重形式,应该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问题研讨】
  1学生的自己阅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前预习上,都表现出自己阅读意识的缺席。我们讲的自己阅读意识就是我们在感受文本的时候,品味词语,吟咏句段,涵养文句,把握主旨,都以自己的诵读、品吟、体验和感悟为主。在阅读中,就是关注个人的理解,个人的体验,不求答案的统一,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原始阅读,学生的原生态的东事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它虽然很粗糙,很幼稚,很不成熟,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归宿。重视学生的原生态的阅读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己阅读意识。
  2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也获得提升。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学习李煜的词,又学填《虞美人》。写了评,评了写,如此训练,此之谓:享受词生活,提升艺术美。
  【参考资料】
  1李贞祥:《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和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2郭立亚:《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朱昌元主编:《中学生诗词曲鉴赏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高叔平编:《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誓词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品位意境。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
  文眼导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导入本课。
  二、作者及本词创作背景介绍
  1、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要求了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号、后世评价、主要作品及风格。
  [投影总结]集国君与词宗、庸才与天才、失败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矛盾体。
  2、创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之囚,这人生巨大的变故不能不引起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尝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当他跨入生命的第41个轮回之际,融血凝泪写下了这首词,来倾吐心中种种愤恨于无奈之情。
  三、集体背诵
  本词通俗上口,集体背诵为下面的鉴赏创设氛围。
  四、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
  1、相关知识介绍(投影)
  (1)诗词之眼: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2)作用:统摄全篇,奠定诗词的感情基调。
  (3)表达方法:借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总体把握
  思考:
  (1)本词的`词眼是哪一句?关键词是哪一个?
  (2)选取了哪些意象?
  [集体回答明确]
  (3)请学生用诗中词语连缀组合,为每句词概括一个7字标题。
  3、品位意境
  (1)学生集体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
  (2)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归纳
  抠的字眼为:何时了、知多少、又、不堪、应犹在、只是、问、恰似、流。
  结合李煜的生平来看,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抒发了作者经历人生巨变之后的伤感、凄凉、痛楚之情。四幅画面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
  [投影板书]
  (词眼)(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层内涵
  (1)从词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学生扣文本讨论。
  (2)你能结合李煜生平再来找找使他愁的深层原因么?
  (提示:年少的李煜为了避开豆箕相煎之祸,向往隐居生活,沉湎于文山艺海之中。可命运却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没有安全感的境地。)
  讨论明确,投影板书。
  5、表现手法的把握
  全词一气盘旋,把李煜浓重而无法排遣的愁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得益于一系列修辞手法的适用。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归纳本文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投影板书]
  五、小结
  这首词是饱经人世沧桑的李煜蘸着血,和着泪书写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法国诗人谬塞曾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本词应是这样不朽的篇章。
  六、吟咏涵咏,加深体会
  1、听配乐朗诵
  2、学生自读品味
  七、眼导读方法总结
  抓文眼——定基调——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八、拓展练习
  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两首词。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通用11篇)由好学资源网话题作文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通用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