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和村 | 隶属:三和集镇 |
行政代码:341125111200 | 代码前6位:341125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0 | 邮政编码:2390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车牌代码:皖M | 行政级别:村 |
因原系自然集镇,相传吴、李、王三姓常发纠纷,经调处后成为睦邻,得名三和集,又因此处为回族聚居地,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三和回民村村民委员会。
三和回民村,地处定明路3公里处,面积约9平方公里,是三和 集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十一个自然村庄,总人口3900人,有耕地2900亩,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有党员72名,2007年全村工农业经济总收入2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人民币,从2007年起,我村开通了远程教育网,使得两委办公和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7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步发展的大好局面,主要产业有稻米加工厂,粉丝厂,养猪厂和蔬菜大棚等特品加工等,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使该村经济收入及人均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和村与槐墟村、山岗村、练铺村、后李村、大陈村、高岗村、前吴村、尚庄村相邻。
2024年5月,三和村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
1949年废除保甲制度,改为自然村庄,属青岗区三和乡;1956年改为三和初级农业社,属三和高级农业社;1958年建三和、农科两个大队,属三和公社;1966年三和公社改为返修公社,两个大队属之;1971年改回三和公社,两个大队属之;1981年农科大队改为三和农科大队;1984年12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改置三和乡,三和、三和农科两村属之;1992年撤并乡镇,设立三和集镇,两村属之;2007年村级区划
三和村附近有藕塘烈士陵园、定远东城遗址、花园湖公园、侯家寨遗址、中九华寺、池河太平桥等旅游景点,有池河梅白鱼、定远猪、定远桥尾、板栗炖土鸡、定远老鹅肉、定远狮子头等特产,有二龙戏蛛、凉亭锣鼓、凤阳花鼓、凤阳民歌、走太平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