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潜口村 | 隶属:潜口镇 |
行政代码:341004102200 | 代码前6位:341004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9 | 邮政编码:2427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车牌代码:皖J | 行政级别:村 |
因境内有潜口新村,地处黄山之口,先民姓潜,故名,且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潜口村村民委员会。
潜口村,辖42个村民组, 5268人,党员168名。205国道、呈歙旅游公路、合铜黄高速徽州区下口在此交汇,境内拥有全国“4A”级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和“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2006年以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生态村”、“市级五个好村级党组织”。2010年7月9日,安徽省委张宝顺书记视察潜口,对潜口党建及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村共有126名能人就地或返乡创办各类生态农业基地15个、建筑企业6个、文化产业13个,有45名能人到周边乡镇、区县创办或领办各类经济实体18个。苗木、农家乐、旅游三产
2024年4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潜口村为2025年度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
2024年11月,潜口村入选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名单。
2024年4月,潜口村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2024年2月,潜口村被认定为2024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2024年8月,潜口村入选第二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2024年12月,潜口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4年12月,潜口村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下尖塔位于徽州潜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媚
金紫祠俗称“金銮殿”。时代为明代。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该祠坐北朝南,通进深
1961年潜口公社成立时,潜口大队属之;1983年体制改革,恢复乡、村建制,潜口村属潜口乡;2001年8月,撤乡建镇,改设潜口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潜口村属潜口镇;2008年潜口村、水山界、和陈村村的上林、下林、麻榨下自然村并入潜口村,属潜口镇至今。
潜口村附近有下尖塔、金紫祠、潜口民宅、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丰乐湖、呈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徽墨、徽州漆器、富溪野生茶油、徽州木雕、徽州竹雕、徽派盆景等特产,有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徽州三雕、徽派盆景技艺、